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张家口城市 > 正文

河北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50GW!

日期:2024/7/2 10:57:4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7-01

6月28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立足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建设首都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冀北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同步推进,在阳原县、蔚县、张北县、怀安县等地高标准建设智能化风电基地和光伏先进技术应用基地。因地制宜推进负荷中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重点在坝上地区和坝下适宜地区建设风电示范工程,编制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实施方案,试点推进老旧风机“以大代小”工程,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推进“可再生能源 ”、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等形式多元的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全面提高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富集地区推广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加快尚义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按照国家、省能源局实施步骤,推动申请赤城白河、崇礼常峪口等4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国家规划重点实施项目。2025年,争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3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85以上。到2030年,争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90左右。

推广“可再生能源 氢能”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布局建设绿色制氢基地,立足沽源县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崇礼区风光耦合制氢项目、康保县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项目等,积极创建规模化的近零碳制氢基地。加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开发力度,推动电解水关键装备本地化和“风光氢”耦合发展,以河北建投、中智天工等公司为依托,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技术集成耦合应用示范,打造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并举的全方位、多元化氢气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互补发展的创新模式。以自建和合建方式推进加氢站布局,形成规模适度超前、设施先进、智能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立足本地氢能供应,积极开拓京津冀市场,成为区域绿色氢能供应基地。到2025年,氢能产能争取达到2.5万吨。

以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为重点,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完善可再生能源上下游装备产业链,积极发展风电设备中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承等部件以及光伏逆变器等关键部件制造,加强对风电和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大容量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异质结高效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基地以及风光运维装备产业链条,利用张家口市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提升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加快发展氢能储制运加、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和创新平台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特变电工桥西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储能基础装备产业基地,集聚储能技术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形成储能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

积极布局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规划建设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完善风机叶片、太阳能光伏板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引进高效拆解、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打造零废风机、零废太阳能产业链。鼓励再生利用企业开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精细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积极布局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组件再制造产业,率先发展风电设备中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承等高值部件以及光伏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再制造。鼓励企业开展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绿色拆解和回收利用等标准研究,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加快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鼓励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探索搭建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组件零部件再制造检测验证平台。培育风电、光伏再制造设备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根据张家口市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在能源、科技、产业、建筑、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布局重点项目,分年度推动项目实施。实施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储能、调峰电站、变电站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巩固新型电力系统,降低京津冀区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动汽车、卷烟厂、化工等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能效水平。实施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氢能发电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加强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积极组织风电、光伏发电企业通过配套电厂储能等措施培育电力调度能力,适应电力市场发展趋势;组织煤炭发电企业开展灵活性改造并积极参与冀北电网范围内的辅助服务市场、备用容量市场、发电权交易等,保障其合理收益水平,为系统提供高品质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制氢站以及有关居民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提供辅助服务。

建立健全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督促指导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依法承担退役新能源设备(含零部件,下同)处理责任,不得擅自以填埋、丢弃等方式非法处置退役设备,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弃物。督促指导发电企业将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妥善处置作为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国有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处理处置制度,推动企业高效、规范处置相关资产。加大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处置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严格退役设备无害化处置的污染控制要求,确保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减少终端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支持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体系。鼓励风电、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主动提供回收服务。培育支持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开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业务。支持发展退役新能源设备拆除、运输、回收、拆解、利用“一站式”服务模式。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发电企业、运营企业、回收企业、利用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加强上下游产业衔接协同。引导风电机组拆除后进行就地、就近、集中拆解。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规范有序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

全文如下: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7日

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张家口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首都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靠路径,为全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中城市探索碳达峰路径提供张家口经验。

到2025年,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顺利完成节能降碳目标,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比逐渐提高,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本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推动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迈上新台阶,基本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立足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京津冀清洁能源协同开发利用。

1.推动非化石能源跨越式发展

立足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建设首都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冀北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同步推进,在阳原县、蔚县、张北县、怀安县等地高标准建设智能化风电基地和光伏先进技术应用基地。因地制宜推进负荷中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重点在坝上地区和坝下适宜地区建设风电示范工程,编制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实施方案,试点推进老旧风机“以大代小”工程,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推进“可再生能源 ”、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等形式多元的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全面提高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富集地区推广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加快尚义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按照国家、省能源局实施步骤,推动申请赤城白河、崇礼常峪口等4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国家规划重点实施项目。2025年,争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3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85以上。到2030年,争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90左右。(牵头单位:市能源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林业和草原局)

2.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y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强劣质散煤管控,推广使用优质煤。以保障城镇集中供暖为前提,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有序淘汰煤电落后机组。按实际情况推动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鼓励采用汽轮机通流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电机变频等先进节能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煤电能效水平。推进煤电机组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推动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保持成品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交通领域燃料替代,实施以电代油、以氢代油等。按照国家、省规划加快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形成天然气管输设施互联互通,因地制宜积极实施“县县通”工程,争取实现重点区域天然气管网县城全覆盖。推动天然气多元化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加快推进城镇配气管网等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配网供应能力,逐步提高居民用气比例。(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加快推进绿色输电通道建设,配合国网积极推进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张北—胜利1000千伏双回线路输电通道建设。挖掘现有通道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张北柔性直流、张北—雄安特高压通道利用效率。配合国网提升电网调度系统智能化水平和电力系统数字化水平,加强对电网的精细化管理,构建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广泛连接、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和安全可控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