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6-21
為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聚焦實施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指導,人民網四川頻道開展了“向‘新’而行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主題調研採訪活動,並從今(21)日起,陸續發布成都、自貢、攀枝花、瀘州、綿陽、南充、宜賓、廣安、達州、甘孜10市(州)的領導專訪和新聞縱深。在此基礎上,同步推出四川國企、交通、住建、金融、能源、衛健領域主要負責人專訪。敬請關注!
人民網瀘州6月21日電(劉海天、趙祖樂、彭茜)近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的“向新而行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調研採訪活動走進瀘州市。
瀘州市委書記楊林興接受了人民網專訪,瀘州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重要增長極、與宜賓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六個堅持”貫徹落實、高質量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的考量和實踐。
高水平共建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重要增長極
人民網記者:今年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5年。請您介紹一下瀘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實踐和成效。
楊林興:近年來,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把推動戰略實施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發展機遇和重大時代使命,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重要增長極。
中國酒城·醉美瀘州。瀘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攜手重慶永川區、江津區,以高水平共建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為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實現路徑,成立了由三地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共同制定和落實示范區發展規劃、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年度重點任務清單等。經過各方協同配合和扎實推進,初步形成了一批可觀可感、有形有態的融合發展成果,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合江臨港工業園區。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瀘州)管委會供圖
一是合作平台建設成效明顯。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熟化平台,成功孵化眾邦金剛烷等項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瀘州)先進技術研究院、商學院實現市場化運營。成立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產教聯合體,共同推進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累計開辦特色工匠培訓班120余個,培訓技能人才5.5萬人次,成功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屆專精特新創新賦能大賽、西部職教基地第二屆高峰會等活動。成立瀘州銀行瀘永江支行,三地金融機構對跨區域合作共建重大項目貸款余額達230億元,區域內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得到更好保障。
中國西部工匠城——中國輕工工匠學院。瀘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二是特色產業協作深化。我們主動為成渝“雙核”產業發展服務配套,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精特新”企業賦能加速體系,組建瀘永江裝備產業聯盟、大數據產業聯盟等,會員企業數量達百余家,涵蓋研發、測試、制造、服務等全產業鏈,合江·江津、瀘縣·永川產業園區成功入選川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協同推進國家天然氣(頁岩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建設,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能源保障能力不斷提高﹔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合作,瀘州的日盛銅箔與重慶的比亞迪建立合作關系,形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配套。瀘州、永川、江津三地綜合保稅區開展互學互鑒,協同改革創新﹔江津—瀘州—宜賓的水水中轉合作持續強化,累計開行416航次。
加快建設瀘永江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園,共建加工園區和冷鏈物流中心,共用“合江荔枝”“江津花椒”“永川秀芽”等地標品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共贏產業生態,建成稻田及高粱產業帶59萬畝、龍眼荔枝產業帶70.4萬畝、茶葉產業帶6.5萬畝、花椒產業帶57.3萬畝,百萬畝“巴蜀魚米之鄉”顯現出獨特魅力。
瀘永江融合發展交通互聯互通。重慶市永川區融媒體中心陳科儒攝
三是公共服務更加便利。深化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攜手實施川南渝西教育高質量發展“百千萬”工程,聯合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成果培育論壇等活動,合力打造川南渝西教育共同體。務實推進醫療衛生合作,推動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在榮昌、潼南等地設立分院,協同組建“瀘永江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永瀘兒科耳鼻喉科專科聯盟”等,聯合診療服務、異地就醫跨省住院直接結算等工作順利開展,區域優質醫療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高。合力推動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綿瀘高鐵、瀘永高速建成通車,國道G246升級改造全面完成,瀘州雲龍機場在榮昌等地開通城市候機廳,川南渝西“1小時通勤圈”初步成形。不斷完善瀘永江政務服務合作運行機制,打造“一江通”政務服務合作新模式,設立“跨域通辦”窗口136個,集中受理“川渝通辦”311項、“跨省通辦”158項,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持續提升。
渝昆高鐵沱江特大橋。瀘州日報社記者牟科攝
四是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方針,合作推進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成立川渝首個環境資源司法協作巡回法庭,建立長江上游珍稀動植物川渝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常態化開展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控、跨界河流聯合巡河執法、十年禁漁巡查等工作,聯合打擊環境污染、非法採砂、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等違法犯罪,一起把綠色厚植為長江上游最靚麗的底色。
攜手宜賓,合力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人民網記者:省委、省政府決定,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楊林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作出部署,“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賦予了兩地新的發展定位和歷史使命。特別是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專門出台工作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具體目標、重點任務和組織保障。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與宜賓緊密協作、相向而行,精心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
一是統籌謀劃,注重戰略對接。堅持攜手共建理念,與宜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了市際工作聯動機制,並常態化開展交流互訪協商。聯合制定實施《2024年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任務清單》《宜瀘共建四化同步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方案》等,以“清單制 責任制”高效推動各項合作任務落地落實。
二是務實合作,注重項目共建。基礎設施方面,攜手推進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建成投運,渝昆高鐵重慶至瀘州至宜賓段正接受靜態驗收,G353等國省干線提檔升級,渝敘筠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宜瀘共建復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獲國家批准。產業發展方面,推動跨區域酒業資源共建共享,規劃建設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共建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合作,瀘州的日盛銅箔與宜賓的寧德時代建立合作關系,供應電池負極材料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配套﹔宜賓五糧液集團年產20萬噸特種竹纖維材料項目落地瀘州,瀘州三溪集團全資控股宜賓華夏酒業﹔共同打造推廣川南渝西文化旅游大環線,共塑文旅品牌。
四川日盛銅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現場。瀘州日報社記者牟科攝
三是平台聯動,注重協同互補。推進兩地自貿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國家級開放平台聯動發展,相互支持舉辦國際酒業博覽會等重大展會,合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服務兩地及周邊城市,2024年已實施科技項目40項,形成創新成果56項。充分發揮瀘州—宜賓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2023年中歐班列(瀘州)穩定開行24列,成功首發南向鐵海聯運班列並累計開行7列,瀘州口岸進口糧食達131萬噸、居長江上游港口第一位。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攜手宜賓進一步嫁接優勢、疊加優勢,雙向奔赴、雙向賦能,加快形成更多可觀可感、有形有態的組團建設成果,合力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應有貢獻。
一是在產業發展協同互補上持續發力。立足兩地在白酒(食品飲料)、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特色產業上的比較優勢,共同強鏈、相互補鏈、合作延鏈,以共建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為引領,統籌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生態圈,合力打造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二是在擴大對外開放合作上持續發力。聯動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協同配置集裝箱、大宗商品港口運輸功能,共創中歐班列川南品牌﹔深化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及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台在臨港制造、保稅物流、貿易加工等方面的錯位布局,共同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跨區域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合力打造全省南向開放樞紐門戶。
三是在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上持續發力。統籌兩地豐富的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資源,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強公共衛生、社會治理等領域協同協作,共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四是在生態環境聯防聯治上持續發力。堅持共抓生態管控、共治跨界污染、共促綠色轉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河,協同推進長江、沱江等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以能釀出美酒的標准,齊心協力、千方百計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讓一江清水永續東流。
西南醫療康健中心·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供圖
結合瀘州實際,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六個堅持”的貫徹落實
人民網記者: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提出“六個堅持”。請問瀘州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楊林興:“六個堅持”,深刻闡明了事關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為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瀘州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一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堅持優勢優先、特色發展,深入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成長型支柱產業突破發展行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育壯大行動“三大行動”,加快形成3000億級白酒(食品輕紡),1000億級能源化工、醫藥健康和500億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航空航天、特種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拓展“人工智能 ”應用場景,有序推進“智改數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更多新動能新優勢。特別是瀘州具有全國領先的核醫學優勢和扎實深厚的核醫療基礎,近年來在開展有關癌症臨床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