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全民行动
(一)弘扬冬奥碳中和经验
持续推广冬奥碳减排经验。充分发挥冬奥绿电供应及溯源经验,支持相关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冬奥竞赛场馆、冬奥村等基础设施可持续利用。鼓励大型活动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尽可能使用原有城市设施或既定建设项目,全面提升绿色建筑标准,普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推广和使用绿色环保材料。鼓励大型活动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做好风电光伏绿电保障。积极打造绿色智慧交通,大型活动运行出租车、公交车应全部使用电动车或氢能车。总结大型活动在绿电供应、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会场等方面的可持续性管理典型经验和实施路径,持续推进在张家口市举办大型活动的可持续性管理,探索建设标准管理体系,适时形成管理制度并将相关成果经验向全社会推广。(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城乡和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
(二)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着力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健全绿色产品、能效、水效和环保标识制度,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绿色低碳产品。持续推进“碳普惠”工作,丰富居民绿色生活场景设计,从多角度引导激励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重点领域国有企业要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工作方案,明确碳达峰路线图和时间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落实节能降碳措施。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牵头单位: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四)强化教育培训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市党校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从事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以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题,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绿色低碳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负责统筹推进碳达峰试点建设,协调重大事项。各部门和各行业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扎实推进工作,形成推动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
(二)压实工作责任
各职能部门根据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要求,明确各分领域试点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同步建立“双碳”项目库,制定积极可行、符合实际的落实举措,积极申报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
(三)强化资金保障
各级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财政税收、环保电价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工具,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碳达峰试点建设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分行;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张家口监管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
(四)严格评估考核
依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将碳达峰试点建设相关指标纳入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各有关单位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送年度碳达峰试点建设情况总结评估,有关重大问题随时报送。(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
(五)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对公众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浓厚氛围,推广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经验。(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
来源: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网简介: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007-1585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