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和经济政策
落实有助于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电价政策。完善惩罚性电价、差别电价等环保电价政策,落实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综合评价,提高绿色信贷指标占比,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发挥唐山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在遴选“白名单”企业中,向绿色低碳行业倾斜,支持绿色低碳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建立市级绿色低碳转型基金,扶持绿色低碳项目,重点支持低碳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五)加快市场化机制建设
推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中提供实践场景,为完善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有序推进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贡献智慧。推进碳排放双控制度、绿证制度与碳市场工作有效衔接,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制定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动行业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强排污权确权、政府储备、市场交易管理,适时调整纳入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种类。积极融入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减碳量核证、碳交易经纪、碳金融等“一揽子”服务。大力发展节能服务行业,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
七、全民行动
(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依托钢铁行业生态环境执法实训基地,建立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普及应对气候基础知识,定期开展理论知识讲座及先进技术。在全市范围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加强绿色教育,把生态文明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创立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形成多主体联合供给的教育新模式,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方式和渠道,宣传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碳达峰碳中和等科学知识及政策要求。鼓励引导各方媒体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理念以及中央、省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文件精神,强化公众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开展“生态公益宣传日”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活动,制定具体活动方案,通过新闻宣传、广场咨询、发放倡议书、送书下乡、专题晚会等形式,推动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着力破除铺张浪费的歪风陋习,坚决禁止餐饮浪费行为。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示范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参与建设机制。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引导居民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垃圾减量等一系列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健全完善绿色低碳生活积分奖励机制,加快建立绿享生活碳普惠积分系统,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有关方面在绿色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购买绿色产品,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意识,购买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绿色产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提高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水平。
(三)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引导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路线图和时间表。监督重点用能单位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节能降碳相关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意识,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四)强化领导干部学习培训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范畴,把节能减碳作为市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市委党校(唐山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组织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培训和专题学习,提升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认识,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唐山市推动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碳排放达峰专项工作的顶层设计、重大事项决策和各相关方的协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河北省有关部门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加大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的组织力度。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减排、安全一体谋划设计,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落实举措,推动碳达峰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协同增效,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严格落实“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考核工作,确保各项重点举措落地见效。
(二)健全政策体系
结合碳达峰工作全面梳理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强法规、规章间的衔接。在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过程中,增加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内容,积极制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强碳达峰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制度的衔接。
(三)加大资金保障
通过国债投入、财政补助、政府采购等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环资领域资金)、省级节能与循环经济(环资领域资金)、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相关产业基金,集中力量支持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政策有机衔接,加大投融资项目支持力度,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为碳达峰试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强监督考评
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逐步建立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结合唐山市钢铁、焦化行业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探索作为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将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支持企业结合国家、省、市碳减排目标、政策走向及行业低碳技术发展趋势,设定企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有效推动开展内部考核管理。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品牌声誉。
(五)推进区域合作
深化与京津周边区域对接合作,积极推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和“雄安研发、唐山制造”,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力打造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强化碳达峰政策、标准联通,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等领域对接合作。探索推进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网简介: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007-1585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