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汕尾城市 > 正文

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3日郑海涛)

日期:2025/3/21 18:54:0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1-13

——2024年1月13日在汕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汕尾市人民政府市长郑海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汕尾建市35周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以“再造一个新汕尾”的劲头,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生态建设和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各项部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0.8亿元、增长5,增速排名全省第7位,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过去一年,我们聚力强县域、兴镇街、活村社,“百千万工程”起势成型、开局良好。聚焦“眼睛亮、筋骨壮、腰包鼓、脑袋富”,构建“一三四五”工作架构,创新开展“拉练”观摩、大赛场、镇街党(工)委书记“登台打擂”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明珠一号”攻坚行动,1个县、3个镇、60个村上榜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示范。县镇兴旺画卷徐徐展开。海丰海城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陆丰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海丰可塘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成立全省首支、总规模达60亿元的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基金,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和7.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24.7万亩、总产量43.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乡村振兴提速领跑。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列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第1名、实现“五连冠”,陆丰荣获全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六强”县称号。2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实现“景观化建设”。在粤东率先“拿海即开工”2个大型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创下多项国内省内“首个”。海丰罗氏沼虾、汕尾冻南鲳鱼等2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4款优质农产品入选“圳品”,“汕尾味道”香飘万家、声名远扬。城乡净美颜值不断扮靓。建成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267个,打造口袋公园10处。全面实现“国道通县城、省道通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海丰、陆丰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二)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搭平台、建载体、抓产业,“制造业当家”蹄疾步稳、风帆正扬。工业用电量增长6.3,工业投资增长4.6、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产业动能加速激发。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纳入省重点支持对象,新承接项目43个。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25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电力能源产业产值超150亿元、海工装备制造业产值超13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8.0、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高地蓄势崛起。投入园区建设资金30亿元,整备土地1315亩,新建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成功举办第三届汕尾发展大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华电、中储粮、深能源等领军企业纷纷落户,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72个、实际到位资金282.4亿元。产业项目加快投产,中电建、恒炜烨、中奕环保等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尾下线,比亚迪三期、天贸二期、中导未来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2个,累计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38家。科技创新成效显现。获批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增加3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存量增加50家,金瑞丰生态农业项目获省科技成果推广奖。红海湾实验室完成首期工程建设。汕尾创新岛(深圳)引进粤港澳创新团队15家,城区创新岛(光明)、陆河创新岛(坪山)揭牌成立。推动14个科技成果在汕尾转化。兑现人才专项资金4285万元,招引硕博研究生478人、大学生1.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94人。

(三)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抢时序、拼赶超、赛产出,有效投资效速兼具、量质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14位。交通枢纽地位凸显。时速350公里的广汕、汕汕铁路相继通车,兴汕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汕尾迈入融湾“1小时交通圈”。动工建设汕尾新港区白沙湖作业区公用码头,与深圳港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实现汕尾新港区与盐田港、小漠港协同规划。能源项目稳步推进。陆丰核电5、6号机组累计完成工程总量占比24.6,红海湾电厂5、6号机组和陆河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省管海域红海湾场址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获准建设,布点建设深汕“绿电飞地”,将每年为深圳提供60亿度清洁电力指标。全面建成域内500千伏粤港澳大湾区外环东、粤东中南通道和陆丰输变电3项重点电网工程,供电项目投资增长9.9。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强度均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增速超20。重大民生项目进展顺利。螺河-黄江水系连通工程动工建设,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完工验收。华师大汕尾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深汕中心医院二期、深汕中医医院、市文化中心、市工人文化宫、市福利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四)过去一年,我们聚力靓“面子”、实“里子”、夯“底子”,善美之城生机勃勃、热潮涌动。城市业态更加丰富。中央商务区金融、商贸、物流、政务等配套汇聚发展,拉开产城融合的先行走廊。落户首家融资租赁公司。创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3个,引进电商平台头部企业2家,电商交易额增长10。出台全省首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地方条例,牵头成立中国红色旅游研学发展城市联盟,入列文旅康养城市联盟,螺洞世外梅园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冬养汕尾”知名度持续扩大。磨房汕尾40公里徒步、黄羌半程马拉松赛等文体活动深受群众喜爱。获评“广东省渔歌之乡”等多个称号。“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周末游汕尾”等文旅融合发展“新招”让汕尾火爆“出圈”,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400万人次、增长350.7,总收入增长15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城市品质加速跃升。上线“i汕尾·爱生活”APP并实现市民服务“一键触达”,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均实现5G网络覆盖。城市建设更具质感。市档案馆、汕尾高新区亚洲文体中心建成投运。建成工业大道西、海滨大道西主路西段、海丰北四环路等12段市政道路,打通永昌街等3条断头路,新改建公共停车场20个、新增停车位3361个。动工改造15个城镇老旧小区,超额完成499亩“三旧”改造,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治理面积30.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治理目标任务。

(五)过去一年,我们聚力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绿美汕尾奔腾澎湃、奋楫争先。生态底色继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拓展延伸,陆丰新添“岭南滨海生态城”名片,品清湖、金町湾获“岭南生态气候标志”称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年度任务完成率达100,完成林分优化8.7万亩、新造林抚育11.3万亩,营造“人大代表林”“政协委员林”等43片主题林,发动社会各界认捐认种苗木13.2万株、捐资4744万元。完成主干线及其他公路绿化里程132.3公里、万里碧道47公里,修复受损弃置地2339亩、生态修复率达98.5。城区红草镇晨洲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陆丰陂洋镇入选省首批森林城镇,海丰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积极推进“双碳”工作,陆河在全省首创以县为单位组团完成林业碳普惠项目交易。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和水土保持工作连续两年获省考核“优秀”等次。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27公里,市东部水质净化厂正式运营、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8,日处理量5600吨的海丰电镀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成效持续巩固,1747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实现辖区内无害化焚烧处置,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环境更加亲人宜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一类”级别,获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1,AQI达标率、PM2.5浓度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5个国考断面和4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六)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挖潜力、强动力、增活力,改革开放外引内联、齐头并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排名跃升至粤东西北第3位,是全省进步最明显的城市。上线“大湾区·视频办”异地收件平台,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实现384项深圳政务事项在汕可办、1048项汕尾政务事项在深可办,实现深汕服务零距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解决企业用工2.1万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8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超16亿元,打造“品清湖论坛”系列品牌,让企业在汕尾“唱主角”“站C位”。深入推进政府投资类工程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建筑业产值增长9.9。建设用地审批“双随机”抽查评分排名全省第1。“五经普”单位清查数29.2万个,为“四经普”成果的2.3倍。新登记经营主体6.5万户、增长51.1,新登记“个转企”1600户、增长46.7,新增培育“四上”企业181家,贷款余额增速连续27个月领跑全省,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整合成立市水务集团,与粤海水务合作编制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规划。国有资产总额增长22.3,营业总收入增长71.4,实现增值增效。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新地改”“新权改”促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66.3,创新“股票树”等多种活权模式。812个村(社区)完成“整村授信”,覆盖面超94。城区捷胜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推进陆河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创新“1 4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在全省首创市县镇三级“农合联”,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全省率先完成农村职业经理人社会化高薪培育试点。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5,增速居全省第2位。获评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广东自贸试验区汕尾联动发展区复制承接改革创新经验33项,建成投产项目1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中期评估位居同批次首位,培育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4家,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3.2亿元、增长12。小漠港区首条大湾区港澳航线开通。

(七)过去一年,我们聚力结对子、重帮扶、谋协作,深汕携手情真意切、传为佳话。深圳十年对口帮扶资金超100亿元、帮扶干部超千人次,撬动各类社会产业投资1500亿元,落地产业项目180个,牵线搭桥促进比亚迪、中广核、华润等龙头企业落户汕尾。重磅实施全国首部“飞出地”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成为“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区域深度合作典范。深汕新一轮帮扶开局良好。深汕合作拓展区建设提级提速,启动组建深圳-汕尾市级合作共建园区管委会,30多家头部企业实地考察洽谈,挂牌成立光明-城区、龙岗-海丰共建产业园。革命老区帮扶政策加快落实。省领导定点联系、省级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机制加力加码,与12个省级单位“无缝”对接,陆河“医养结合”项目建设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成陆丰蛟溪村、点石村等一批帮扶示范项目,省“百千万工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试点顺利落户海丰。校地企地合作帮扶有力有效。推动“双百行动”形成校地合作项目110个,88家建筑业企业与各镇(街)结对帮扶项目117个。

(八)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福祉普惠共享、成色更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保持在75以上,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力落实“降贷返补提”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