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泸州城市 > 正文

四川省泸州市:持续擦亮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

日期:2024/9/6 12:03:24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11-17

泸州是一座红色之城,红色的基因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众多先烈义士在此英勇鏖战,写下不朽的红色篇章。赤水河畔,毛泽东留下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朱德“棉花坡战役”一战成名;刘伯承在泸州领导的“泸顺起义”是南昌起义的预演;吴玉章、恽代英、穆青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泸州留下光辉的足迹。英雄的城市,光荣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先烈前赴后继,为泸州注入最鲜红的底色。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四渡赤水战役重要转战地,留下了丰富的革命事迹和革命遗迹。为深度挖掘四渡赤水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建设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培训基地、开展四渡赤水研究的研学中心、展示泸州城市形象的红色窗口,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以下简称分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整合全市红色教育资源,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高质高效推进分院工作,持续擦亮泸州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国一流地方干部学院。

坚持政治建院,办学组织力持续提升

泸州市委把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各方资源,高水平推动分院建设运营。

一是高位推动落实政治责任。坚持把分院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分院建设运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分院建设运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指导、成员单位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分院工作,2023年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6次,研究协调重大问题、审议重点事项、推进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到分院调研,指导分院建设,带头为学员讲党课、与学员座谈,示范带动市级领导干部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高标定位科学统筹规划。泸州市委将分院建设写入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决议,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明确在全市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中建设“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南翼红色文化传承带”,将分院建设成为赤水河流域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赋予了分院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极、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方面新的使命。坚持以“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为中心,以引领性创意策划为抓手,以推动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擦亮泸州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总体规划和交通旅游、建筑风貌、景观提升3个专项规划,系统、完整、全面构建分院红色教育“四梁八柱”体系。

三是高效协同凝聚共管合力。泸州市委将分院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出台《创建全国一流地方党校和全国一流地方干部学院的实施方案》《擦亮泸州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二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构建分院主抓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和体育局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一盘棋”抓落实的生动局面。聚焦目标要求和短板弱项,制发《擦亮泸州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三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和“红黑榜”管理制度,采取“项目化 清单制”方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质量立院,培训软实力持续提升

坚持把党性教育作为分院培训的主要内容,把本土红色资源特别是泸州四渡赤水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的源头活水,守正创新、多措并举,着眼推出“立院之课”,打造对外培训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教学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

一是打造“触及灵魂”的精品课程。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理念,深入挖掘“四渡赤水”等红色资源,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方式打造“立院之课”,健全集21门专题课、28门微党课、13门其他教学课于一体的“四渡赤水 ”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主题鲜明、组合灵活、适应不同场景的六大教学模块,推动党性教育课程更加生动深刻、有血有肉、触及灵魂。2023年以来,与长征研究团队合作打造“立院之课”8门,联合总院专家开展精品课程打造和优化提升,推动《从四渡赤水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等5门专题课程完成结项,创新开发《歌声中的党史》《穿越百年的家书》《流落红军的护号谱》等3门情景教学课,新编《四渡赤水战役战例研究》等教学丛书10本,面向社会开展“红军长征在泸州”微党课文稿征集活动,征集遴选优秀文稿15篇纳入公共微党课课程库进行储备。

二是推出“鲜活生动”的教学形式。聚焦四渡赤水中“渡”和“奇”两大特色元素,组建专班蹲点打造提升四渡赤水教育馆、中央红军机要陈列馆、石厢子会议旧址、太平渡渡口等15处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学场景,利用声、光、电等技术生动重现历史事件、实物实景;着力打造分别由4门不同微党课组合形成的《四渡赤水故事荟》和《红色泸州故事荟》两个“故事荟”系列专题,以故事串联串讲形式提升课程感染力、使用率;大力推行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等“六位一体”教学方法,拓展延伸案例式、体验式、行走式等互动式教学形式,持续优化“四渡赤水·奇兵之路”等5条精品教学线路,开展“重走一次长征路”等“十个一”教学活动,努力让四渡赤水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看得见、能体验,记得住、能传开”。

三是健全“教研联动”的制度机制。修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增设重大、一般教学项目,为课程开发提供科研项目支撑,其中重点将四渡赤水等红色资源挖掘作为特色科研方向,布局科研项目和研究力量。完善《教学科研专项奖励办法》,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教学课程、教材读本的,给予特别奖励。2023年以来,立项《泸州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路径研究》等校级课题15项、《四渡赤水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市厅级课题5项,申报《四渡赤水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川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省部级课题2项,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机要局、市档案馆等单位,联合攻关《赤水河流域红色资源挖掘和品质提升研究》等省级以上重点课题6项。此外,还实施“攻心式”党性教育机制专项研究,研究成果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坚持融合办院,共建向心力持续提升

坚持以理顺分院与总部、分院与党校、分院与教学点的关系为抓手,不断优化管理,整合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发挥“1 12”的聚合效应,推动分院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突出“深度契合、高效联动”促纵向融合。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院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古蔺县、叙永县党委组织部相关同志任副院长的领导班子,实现市县联动、齐抓共管;在业务指导上,用好总部派驻副院长、校委委员,及时做好汇报衔接。向古蔺县、叙永县党校(分院教学点)各派驻1名副校长,加强指导监督;在统筹落实上,以落实总部“12个统筹”作为重点,统一规范使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积极参与总部精品课开发、学院重点教材建设,全面抓好学员培训管理。

二是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横向融合。在组织管理上,分院与党校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将分院工作与党校主业并重,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职分管分院工作,其他班子成员积极配合,形成了“分合有致、共唱好戏”的工作格局;印发《分院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强化各科室落实分院业务工作的力度。在力量整合上,依托学科建设,整合全系统专兼职教师,充实分院教研力量;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并向分院倾斜,引导教职工积极融入分院教学科研和培训服务。在教研统筹上,制定《关于加强市委党校(泸州四渡赤水分院)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科研管理体系,党校分院在课题项目、科研成果、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全面整合;整合党校教研基地与分院现场教学点,实现基地共建、师资共用、资源共享;建成“四渡赤水教育馆”,实现党校分院教学共用。

三是突出“统分结合、统筹兼顾”促一体融合。在建设布局上,根据省委联合共建实施方案,认真落实“科学谋划、分步推进、协同发展、共建共享”要求,按照“1 2”(“1”即市委党校分院本部、“2”即古蔺县和叙永县教学点)整体建设布局;在管理架构上,出台《分院管理运行方案(试行)》《分院专家顾问团运行办法》《对外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起“本部负责总体协调、日常管理、统筹接班,对校区和现场教学点进行业务指导”的办学治院基本框架;在管理机制上,通过统筹发展规划、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员管理、对外宣传和重要信息发布等,实现人员统一使用、培训统一组织、经费统一管理、后勤统一保障。

坚持人才强院,教学支撑力持续提升

坚持立足泸州、放眼全省、对标全国,着力构建政治合格、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骨干教师 专家顾问 红色讲解员”优质师资体系。

一是注重“走出去”培训提能。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名师名家培育、青年骨干锻造“三项计划”,推行“教学 科研”合力式培养、“人才 项目”实践式培养、“院内 院外”开放式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素质。2023年以来,举办泸州四渡赤水宣传队红色讲解员大赛,评选优秀讲解员16名;选派市县两级教职工100余人次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四川省委党校等参加培训、挂职锻炼,支持1名教师报考定向博士;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省市竞赛,参加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第二届微党课竞赛决赛,1人荣获一等奖;参加四川省第四届红色讲解员大赛,1人荣获志愿组“金牌讲解员”;代表泸州市参加四川省第二届“510”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青廉说”年轻干部说清廉主题演讲比赛,2人分别获片区赛一等奖、省直机关赛第1名。

二是着力“请进来”优化结构。持续充实专家顾问库,指导挖掘四渡赤水红色资源、研发重大课题、规划设计现场教学线路等,并提供持久智力支持,目前共有专家顾问71人。采取合作、委托等方式引进8个知名专家团队12人,开展精品课程和重大课题攻关。通过公开招聘,引进19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60人,占比达51.3,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分院有16人取得高级职称,21人取得中级职称。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机制,依托“泸州大讲堂”平台,邀请“担当作为好干部”等40余名先进典型进分院、上讲台,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

三是强化“实战练”夯实基础。健全“在讲台上学、在讲授中改、在实战中不断精进”的磨课机制,依托四渡赤水教育馆、党校大讲堂、红色故事进校园等平台载体,对已通过评审专题课、微党课进行展示演练、实操授课、定期复盘,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够走上讲台。举办全市党校系统讲解员集中培训班,采取“理论学习 现场观摩 实践操作 考核验收”的形式,对46名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发布已打造的各类公共课程清单,鼓励引导专兼职教师开展自主备课、报名试讲,通过试讲的纳入课程和师资库进行排课,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2023年以来,已有59名教师报名21门课程试讲,其中青年教师报名比例达94.9。

坚持从严治院,管理执行力持续提升

坚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培训全过程、落到管理各环节,持续深化院风教风学风建设,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着力将分院建设成为展示风清气正的重要窗口,让学员步入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一是突出严以治院。严格落实各级关于规范党性教育教学行为和干部教育培训纪律、培训班次审批报备等相关要求,坚持用制度管院、管人、管事,让纪律制度成为学院办学的刚性约束。推进制度“立改废释”工作,重点聚焦办学运行、教学科研、培训管理、人才激励、党的建设、保障服务六大方面。健全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督导评价机制、教学听课巡查等制度机制,推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铜仁途铠降价消息,最高让利2.8万!不容错过09-09

    来源时间为:2024-09-09铜仁途铠降价消息,最高让利2.8万!不容错过家家情报官2024-09-0910:05:15·发布于北京欢迎来到汽车之家铜仁优惠促……

  • 内江: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蓄势聚力向“新”而行09-09

    来源时间为:2024-09-03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毛春燕李弘文/图)9月2日,内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内江市委八……

  • 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五)09-09

    来源时间为:2024-09-07日前,毕节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锚定“2029年前让民政领域的制度建……

  • 广安: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探新路09-09

    来源时间为:2024-09-03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于7月底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和相应行政……

  • 2024广东对接会09-09

    来源时间为:2024-08-15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