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直辖级行政区划城市 > 正文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2024发布:深圳升至榜首,武汉引领中部

日期:2024/9/2 12:33:4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8-29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2024发布:深圳升至榜首,武汉引领中部2024-08-2915:39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

原创陈亚辉搜狐城市

8月28日,《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2024》(以下称报告)发布。根据报告,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广州、南京、武汉、苏州、宁波、无锡。

和上期报告相比,深圳超越北京上海,由第三名升至榜首。杭州由第八升至第四,仅次于北上深,超越一线城市广州。宁波升至前10,常州由第10跌至第18,跌幅较大。

来源: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2024

10大指标聚焦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编制发布,至今已发布两版,首版报告于2022年推出。

根据报告定义,GDP总量5000亿为“大城”的门槛,因此,此次参与排名的城市数量升至59座。指标体系上,和首版相比,本次报告增加了4个指标,调整了部分指标。

来源: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2024

具体而言,新版指标增加“百亿元及以上市值企业个数”,反映企业家和管理要素的贡献;增加“城市数字化发展水平”,反映数据要素的贡献。

同时,增加综合反映城市民生水平、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的指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替代“人均GDP”,更直接地反映城市民生水平;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反映城市环境质量;增加“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反映城市公共服务。

此外,与第1版相比,土地生产率的计算做了调整,分母不再用市域面积,改用建成区面积,分子相应调整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这一调整对市域面积大、城区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更加友好。

报告称,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是对城市GDP排名的补充和完善,“在人们普遍关注城市经济总量的同时,聚焦城市经济的效率、实力和潜力,以及民生状况,为政界、业界和学界提供一个观察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窗口’”。

指数计算方法方面,一座城市各分项指标的排位相加,即为该城市的大城强城指数值,59城的指数值从低到高排序。

TOP城市强者恒强武汉引领中部

来源: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2024

TOP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为前三甲。深圳综合指标断层领先,指标值合计为53。其所有指标排名均在前15名,表明城市发展较为均衡。分项指标中,劳动生产率一项相对落后,排名13。

深圳总体排名也从2022年的第三名升至榜首,强中有进。

上海、北京指标值合计分别为73和80,分列2、3名。和深圳相比,两城均有不同程度“偏科”,上海“每万人发明专利”和环境指标排名较后,在59城中均排21名。北京环境指标排47名,对整体指标影响较大。

杭州表现亮眼,排名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超过广州。但综合实力上,杭州广州只在毫厘之间,杭州指标值合计为93,广州为95。分项排名上,两城各有胜负。

两次排名相比,TOP10俱乐部成员仅一城变动。常州由2022年的第10名跌至18名,宁波由11名提升2个位次挺进前十。

常州的“爆冷”主要由于指标的变动所致。其在新指标环境指标(43名)、城市数字化(31名)方面排名相当靠后。土地生产率指标上,2022年常州排名12,该项新版指标计算方式变动后,常州土地生产率跌至33名。

因指标变动“吃亏”的还有扬州。

扬州由2022年的14名骤降至2024年的43名,主要因为其在新增加指标“百亿元及以上市值企业个数”、“城市数字化发展水平”和环境指标上排名靠后,分别在59城中排第51、57和30位。

但总体来讲,长三角城市表现十分抢眼,占据TOP10城市中的6席。

武汉居第7引领中部,而北方城市在TOP10中仅有北京一颗“遗珠”。

重庆“大而不强”长三角夺“双冠”

如报告定义,GDP总量超过5000亿,则该城进入了“大城”门槛。但经各分项指标综合对比发现,“大城”并不一定是“强城”。即部分GDP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大城强城指数排名靠后,这意味着城市发展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如重庆的GDP全国排名第五,但在大城强城指数中排名仅23;天津GDP排名11,但在大城强城报告中排27名;郑州GDP排名16,在大城强城指数中排名29。此外,唐山、徐州GDP排名和大城强城指数排名也相差较大。这些城市存在较大的提质增效空间。

但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虽然在今年的大城强城指数排名中仅23名,但和2022年41名相比进步明显。

来源: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2024

城市群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强城数量最多,为19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紧随其后,分别拥有6个、5个、5个强城。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挂零”。

从城市群内强城GDP之和占全国GDP比重来看,排名最高的城市群依旧为长三角,占比为18.23,其后的珠三角、京津冀比重分别为7.56、6.12。

原标题:《中国大城强城指数2024发布:深圳超京沪居首常州跌出前十》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