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深入推进“五个示范市”建设,深化实施“七个战略”,着力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卫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付出加倍努力。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扎实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继续保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重点抓好“八个聚力、八个突破”。
(一)聚力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坚持产业兴市,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业态“四新”产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以“新材料”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打造中西部重要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增长10。分领域编制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加快培育高性能金属材料、晶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分子化工新材料、电池及储能材料5个产业集群。实施今飞320万件汽车轮毂、万宁锰基锂电池材料等10个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国家金属锰战略储备、国家铝基材料研发应用示范等产业地标。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引领的新动能。抢抓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力做好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牛首山二期等4个抽水蓄能项目。加快国能中卫电厂4×66万千瓦机组、“绿电园区”试点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沙漠光伏基地二期等6个项目建成投运,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50万千瓦。加快建设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天都山750千伏变电站等9个电网项目,建设大唐、龙源等4个储能电站项目,推进四维新型储能制造等8个产业链项目,支持海兴开发区打造西部大型风机组装制造和智能运维基地,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加快打造以“新基建”为支撑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一集群”“双中心”“三基地”,高标准运营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打通中卫—上海跨域直连网络。建成投运广电一期等数据中心7个,开工建设联通四期等数据中心7个,力促中能建等3个绿色智算中心落地建设,标准机架达到12万架。招引行业知名企业10家以上、绿色节能设备和信息安全服务创新创业企业8家,创建“东数西算”示范样板企业5家。跟踪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的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卫星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以数据交付为牵引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融合发展数据加工、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集成、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推送等算力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数字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0。建设数字经济小镇。办好第七届云天大会。
加快培育以“新业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实施沙坡头南岸康养度假中心、沙漠主题度假中心等16个旅游项目,办好“青春漠漠搭”沙漠营地文化旅游消费季等50项节事活动,提升大漠黄河(沙坡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能级。做足“旅游 ”文章,发展房车营地、露营旅行等新业态,丰富田园综合体、沙漠之夜等新模式,拓展数据中心游、古村落游等新线路,挖掘冬季游、博物馆游等新潜力,鼓励夜间经济、草根赛事、路边音乐会等新热点,力争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丰富沙疗沙浴、富硒农业、康养旅居等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工程,提振汽车家电、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拓展首店、首展、首秀等新业态,改造城市商圈、特色街区3个,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个。健全县域电子商务服务和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成乡镇商贸中心14个、乡镇寄递物流示范站10个以上。建设市级“数商兴农超市”50个。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
(二)聚力高效益项目,奋力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利当前、管长远、增后劲的基础工作,科学精准落实“两大任务”,用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主动出击招引项目。抢抓沿江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承接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腹地有序转移。围绕“四新”产业完善“五个清单”,聚焦产业链卡点、断点、弱点引进链上配套企业,各园区落地“延链补链强链壮链”项目5个以上,“四新”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比达60以上。加强与央企、区属国有企业对接合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乡村振兴等领域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00个以上、到位资金突破400亿元。
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战略方向、政策导向、投资走向,编制“五争”工作指引,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在生态建设、城市更新、民生改善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项目谋划,确保储备规模动态保持在500亿元左右。抢抓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东数西算”工程等重大机遇,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上争力度,积极参与项目竞争性评审,做好策划论证、项目包装、对接争取工作,年内上争资金260亿元、增长10以上。
全力以赴建设项目。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36个,新建续建晨光年产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等122个产业项目,中卫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87个基础设施项目,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等15个民生项目,宁夏南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12个生态环保项目,产业投资占比超过60,项目新开工数量和竣工数量均超过50。启动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确保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超过80、上半年全部开工,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
(三)聚力高颜值生态,奋力推进美丽中卫建设取得新突破。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决打好“九大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的美丽中卫。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构建“一沙”“两河”“三山”“四湖”荒漠化防治格局,压茬推进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12个生态治理项目,启动实施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锁边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19个,开工建设海原宋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6个,完成营造林33.6万亩,修复草原、湿地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亩。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外来入侵有害物种防控治理,加快建设香山寺、西华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加强天湖等8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推进香山湖植物科普园、腾格里沙生植物园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全面落实“四水四定”。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工建设黄河中卫段河道综合治理、贺兰山东麓(卫宁段)防洪治理工程,实施沙坡头区看透山调蓄水库等19个水利项目,完成中宁县大佛寺沟等12条山洪沟道治理及4座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互联网 城乡供水”,建成海原县西安供水12万亩高效节灌田间配套工程。推进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350万立方米以上,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8、工业园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5,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之内。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强化“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高质量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水循环综合利用、烟气治理超低排放改造、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12个项目。强化工业废气深度治理,严格管控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污染,确保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实施清水河入黄口水生态治理工程,黄河中卫段水质稳定Ⅱ类进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好转。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约束管控。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能耗双控等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扎实推进“四大改造”,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2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1。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加快建设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等“绿色细胞”,争创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四)聚力高能级活力,奋力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创新求突破、促发展,以改革破难题、稳预期,以开放拓空间、育优势,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四大工程”,强化人才第一导向,推进创新强市战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10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产业,实施科技项目60个,转化科技成果55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6亿元以上。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落实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培育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实施“聚才兴业”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六权”改革,深化土地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加快山林权“三权”分置、用能权指标核定,探索碳排放权有偿分配,建立完善用水权交易收益分配、监管机制。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核心业务,增强核心功能,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纵深推进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培育开放合作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与黄河“几字弯”等毗邻区域协作,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铁路干线、专用线完善工程,推动实施包兰铁路银川至中卫段改造等项目,建成投运中卫工业园区、迎水桥2条铁路专用线,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800列以上。稳定运行中卫至北上广重点航线和西安、武汉等城市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6万人次。引导贝盛、朗利等企业在卫报关出口,新增外贸型企业5家,进出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