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已对今年工作作了明确部署,政府系统要全力抓好落实。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农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
(一)突出产业强市,下好兴实业“先手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四大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把茂名现代化建设的产业根基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眼国家和省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立足茂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巩固提升石油化工、农业、建筑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推进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主导产业,引进培育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做强做大食品加工、矿产金属加工、轻工医药、商贸服务、港口物流、文旅康养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延链补链。依托茂名石化、零碳产业园、欣旺达电白基地、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华南钛谷五大链主企业和项目引领带动,着力推进“五链共建”。加快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抓紧东华能源烷烃利用一期(II)建设,做好广东茂名绿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原油制化学品项目落地,推进欣捷安汽车电子二期、钛锆新材料项目建设,力争拓普金属新材料项目落地。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抓好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围绕“3336”产业体系和“五链共建”图谱,有的放矢开展敲门招商、驻点招商,努力实现上下游、左右链优质企业和项目集聚发展。
建好产业发展集聚区。发挥主平台作用,积极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推行“总部 基地”“研发 转化”协同模式,引入更多新产业新项目。加快推动佛茂合作园意向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产业协作“佛茂样本”;探索成立茂名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实现“办事不出园”。实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快推进“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新建一批标准厂房。大力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加快盘活低效用地,强化资金、能耗、人才等要素供给,保障项目落地。强化“亩均论英雄”,提高亩均投资、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种出产业“高产田”。推进“反向飞地”建设,加速茂名“融珠入湾”。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培育更多国家“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30家企业“小升规”、150家企业技术改造。健全企业梯度培养体系,打造一批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骨干企业,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做好人才“聚、引、育、用”文章,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在茂名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二)突出城乡统筹,争当“百千万”“排头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好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扛起农业大市的使命担当。
做旺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聚焦特色农业产业,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信”字号公用品牌,把更多“小特产”做成“大产业”。加快推动化橘红、沉香、桂圆等产业发展,打响茂名南药产业品牌。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筹建大湾区西翼(茂名)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启动建设茂名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发展海洋经济。出台实施建设海洋强市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抓紧国家渔港经济区、海洋渔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蓝色粮仓”。优化产业布局。县域重点布局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产业附加值较高的先进制造业;镇的层面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积极布局“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联农带农效应强的产业;村的层面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布局一批乡村车间、手工作坊、家庭工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做美城乡环境。抓好省级典型县镇村规划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改善人居环境。按照“七个一”标准,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落实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抓好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县建设,推进村庄微改造精提升,争取75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补齐设施短板。抓好农村集中供水、农田水利、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抓紧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处理等实事难事,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以上。提升公共服务。县的层面着力建好小区、办好教育、建强医院、搞活商圈,镇的层面重点办好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一批商贸中心、集贸市场。抓好根子柏桥产业融合示范区、包茂高速茂名服务区、云茂高速白石停车区建设,促进“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用好村规民约,促进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
做活改革赋能。持续深化和不断创新“小切口”改革,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抓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支持信宜争取省级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争取高州获批建设广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快高州全域以及羊角、曹江、杨梅3个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抓紧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抓好省级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建设,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5个以上。强化力量协同,用好省的纵向帮扶和佛山、珠海横向帮扶,做实建筑业企业帮扶和“双百行动”“百会帮百镇”,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不断激发老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三)突出精明紧凑,做好拓城建“大文章”。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
坚持交通先行。打通“主动脉”。聚焦第一圈层“一环八纵十横”、第一二圈层间“一环八射”路网体系,加快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东环大道一二期、复兴大道延长线建设,升级改造茂东快线、潘州大道,提升组团联通能力。抓紧打通海铁联运“肠梗阻”,推进水东港、博贺港、吉达港三港融合,完善“海铁公管空”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微循环”。加快打通北组团高凉北路、大园六路、官山六路等“断头路”,提速站前大道南段建设,建成东粤路、文才路,让市民出行更畅顺。缝合“生态带”。精心打造袂花江滨江生态公园、共青河生态湿地公园、寨头河公园、环湾湿地公园,以郊野公园串联城市空间。抓好茂名大道、深茂铁路、广湛高铁等重要通道沿线风貌提升,刷新城市“第一印象”。
加快新城建设。以“茂名新城”建设为牵引,举全市之力建设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加快发展茂东片区。科学安排建设时序,抓紧先导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高铁片区“一横四纵”路网建设,全力以赴保障2025年广湛高铁通车运行和2026年省运会顺利举办。
提升城市品质。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创文巩卫”工作,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全力以赴争取在一个创建周期内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开工120个老旧小区改造,抓好重要节点景观优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工作。加快红旗路片区更新改造,完成迎宾馆改造工程。推进城区内涝治理工程,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上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市政、环卫、执法等应用场景,让城市运行更智慧。
(四)突出双轮驱动,开辟扩内需“新空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抓好350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用好地方专项债、增发国债等资金,精准谋划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项目,做深做透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盘子”。积极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得投”“愿意投”“投得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交通领域,抓紧广湛高铁茂名段建设,建成博贺港铁路专用线工程。提速阳信高速茂名段建设,开工建设化州至北流高速,全力推进茂名至吴川高速。加快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建设。聚焦水利领域,抓紧环北广东工程茂名段建设,加快高州水库灌区续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启动一批灾后恢复重建、中小河流治理、海堤达标加固等工程。聚焦能源领域,力争开工建设粤西LNG接收站,建成博贺新港至茂名油品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工程”茂名-云安项目。推动博贺电厂3号机组建成投产,开工建设茂湛500千伏网架完善工程。
全面激发消费活力。大力提振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促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行业复苏,积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持续创新消费供给,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批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消费热度,更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消费服务,抓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完善跨境电商“两平台六体系”建设,促进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联动发展。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携手湛江推进湛茂都市圈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深化与伊春市合作,抓好粤桂东西部协作。加快广东自贸区茂名联动发展区、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正式对外开放,力争大宗商品、农产品等省级进口基地落地。积极引进外资股权投资,瞄准粤港澳大湾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招商引资,引导其在茂名设立科创成果转化和生产基地。
(五)突出改革牵引,打好优环境“攻坚战”。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深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做实“综窗改革”,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融资难以及降低物流、用电、用气等经营成本,大力整治涉企违规收费,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统筹抓好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机关运行“一网协同”、市民生活“一码慧民”,规划建设共青河数字化发展集聚区。树牢“大财政”理念,抓好增收措施,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用好“金融杠杆”,聚焦能源水利、城市运维、生态环保等领域,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模式,推动资源资产向资金资本转变。深化实施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查把关“三项制度”,进一步拓展到信息化项目领域,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高质量完成“五经普”任务,全面准确摸清茂名经济“家底”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