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高标准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核心区,推进阳江港丰头作业区和临港产业园建设,组建风电产业联盟,加快形成以海上风电为龙头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链条国际化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推动润龙重工、东方海缆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力促中天科技光纤、宝航重工、特变电工等5个项目动工,大力引进齿轮箱、轴承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积极拓展经济型、紧凑型海工装备等新兴领域,加快推进天顺风能等项目建设,力促中远海运重工华南船舶维修基地等项目尽快落地,谋划布局安装船、运维船等海工装备。持续完善“一港四中心”生态体系,加快海上风电实验室研发试验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促集约化运维中心陆上运维基地动工建设。搭建数字海洋发展平台,探索建立海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全链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统筹推进海洋牧场项目“34715”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促进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推进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重力式深水网箱,推动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动工,支持引导近岸渔排升级改造、渔业养殖向深远海转移。深入实施“深蓝种业”工程,谋划建设现代海水种业大型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全国海水种业示范基地。提升水产品单冻和精深加工能力,延伸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新模式,推动深远海养殖生产和市场需求、水产品加工有效对接,建立多渠道、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快闸坡世界级渔港建设,推进2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创建,强化海洋牧场金融支撑,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构建饲料供应、仓储物流、养殖装备建造维修等上下游一体化的陆基服务保障体系。
加快打造亿吨大港。推进阳江港总体规划修编,争取新增海陵作业区和北津作业区,吉树作业区新增规划10个泊位。推动港口扩能提质,加快阳江港5#-7#、F1#-F2#等9个泊位建设,力促F3#-F5#等7个泊位动工,鼓励现有码头改造提升吨位等级,力争港口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阳江港疏港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纳入省的规划,推动阳阳铁路扩能改造、阳江港吉树作业区铁路项目动工建设,力促阳江港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推动与广州港集团合作共建“组合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是阳江最鲜明的城市基因属性,是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最重要的优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向海进军,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闯出新路、争当示范,推动阳江实现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精彩蝶变。
(七)聚力建设绿美阳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样板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打造绿色生态名片。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阳春、阳西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打造阳东寿长河国家湿地公园等7个绿美示范点。坚决落实林长制,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2万亩。统筹推进县镇村绿化美化,开展“我为家乡添片绿”活动,充分利用“四旁”“五边”植绿增绿,打造绿道、碧道、古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森林乡村6个、绿美古树乡村2个、绿美红色乡村2个。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打造美丽幸福河湖,完成轮水河等13条河流健康评价和圭岗河等11条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狠抓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8475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310亩。开展自然岸线整治修复专项行动,完成珍珠湾美丽海湾项目建设。
全力攻坚污染防治。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细微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推动钢铁、水泥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力开展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提质增效,确保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消除一级支流劣V类水质断面。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力促固废处理环境园二期、阳江港一般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动工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推进创建碳普惠制试点,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支持海陵试验区创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大力发展水经济,推进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经济,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谋划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现代林业三产融合项目,打造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快建筑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绿色建材,抓好海砂、矿石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海陵海砂开采和阳西凤凰岭矿区、阳东红十月锅盖岭矿区等项目。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力促绿色贷款增长20以上。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八)聚力增强城市文化内核,塑造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海丝名城新形象
围绕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弘扬漠阳特色文化,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推动城市形象气质实现整体跃升。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鼍城。加快空铁新城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广湛高铁阳江北站、阳江机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三个片区联动发展,力促空铁新城启动区基础设施工程、阳江北站至市中心快速通道工程等项目动工。完善“六横六纵”快捷路网,抓好中洲大道延长线建设工程、国道G325改线城区段市政配套完善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通金城路、产学路西段等瓶颈路、断头路,让城市“毛细血管”更畅通。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51个老旧小区改造和森林公园二期等景观节点项目建设,推动市区污水处理及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市区公厕建设工程等项目动工,建成三江岛、中洲岛垃圾转运站。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智慧化改造工程,力促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项目尽快动工,因地制宜增加临时停车泊位、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供给,新建5G基站500个。加强建成区内涝治理,实施一批雨水管局部改造、排涝泵站建设和河涌整治等项目。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完成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取入围提名城市名单。推进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抓好阳江古城保护及活化利用,深度解码海丝、高凉、冼太、石湾陶瓷等文化的阳江基因,争取太傅路创建为省历史文化街区、阳东雅韶村和大澳渔村创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加强石望铸钱遗址、大八古城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弘扬海丝文化,推进“南海Ⅰ号”沉船总体保护项目,加强海洋文化遗产考古保护实验室建设,开展“海上敦煌在阳江”主题展览,基本建成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升级改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推动风筝、漆艺、楹联、诗词、书画、根雕雅石等漠阳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优化公共文体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提升5个文化馆和48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阳江数字文化博物展馆,建成阳西程村蚝文化示范推广基地。实施阳江文艺精品工程,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阳江特色的精品力作。推进解决阳江银视公司问题,建设阳江广电5G智慧网络,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开展阳江传统文化巡展等公共文化活动,办好漠阳风筝文化节、南海(阳江)开渔节等传统民俗活动和2024广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高尔夫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阳江滨海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高水平做好全岛旅游规划策划,推进万豪等高端酒店建设,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和重大滨海旅游项目。实施“南海Ⅰ号”仿古船文化景观项目,打造海丝文化博览园。打响特色文旅品牌,做好海陵岛大角湾5A级景区复检工作,力促阳春凌霄岩风景区创建5A级景区、阳东珍珠湾等10个景区创建3A级景区,推动阳江旧船厂打造文创产业园,持续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研究制定支持民宿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域推进民宿规划建设和招商。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高质量旅游餐饮街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各位代表,阳江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阳江的历史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让“漠阳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九)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发展的奋斗目标,落实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持续促进就业增收。落实省“稳就业16条”等政策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抓好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等就业平台建设,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建设粤菜师傅阳江菜品研究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载体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外卖、快递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稳妥实施社保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城乡居民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深入开展“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加快打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稳步提高低保、特困等群体供养救助标准。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扩大医保移动支付接入范围和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推动医保结算线上线下一体化。加强残疾人服务保障,动工建设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和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办好“长者饭堂”,推动市综合养护院一期动工建设,力促市社会福利院扩建项目上半年建成,实现全市孤儿集中养育。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强化法律援助服务,让公平正义充分彰显。
深化健康阳江建设。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成果,提高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市妇幼保健院二期等项目建成,谋划肿瘤治疗新技术项目。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进阳西县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阳东区、阳春市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有序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动态服务,推广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等医养康养结合模式。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完善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业务用房、阳东公共卫生医院等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保、医疗、医药发展协同性。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法治阳江平安阳江建设,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修订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强化水上安全治理,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县、镇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等队伍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1 6 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基层信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12345热线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全力提升基层社会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