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衡阳城市 > 正文

湖南衡阳:复兴崛起重塑工业强市

日期:2024/5/27 11:31:3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2-13

央广网衡阳2月13日消息(记者张志诚)“衡阳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603.79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3840.31亿元。十年间,接连跨越两个千亿关口,2022年突破4000亿,实现了‘三连跳’。”衡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衡阳,这座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其兴衰复苏始终和工业紧密相连。工业情结深入衡阳人灵魂,工业基因嵌入衡阳城肌理,创造了第一套重力选矿机、第一台环境噪声检测器、第一台牙轮钻机、第一台连铸钢机、第一台井下铲运机等420余项全球领先,中国第一。一批批国之重器在这里研发生产,安装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批批高科技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为“中国制造”赢得了好名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引领全市加速工业复兴,在国家划分的41个规模工业大类中,已覆盖37个行业大类,行业覆盖面达90.2。

2021—2022年,衡阳连续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湘江两岸,老工业基地衡阳欣欣向荣(央广网发罗盟摄)

“老字号”见证光辉岁月“巨无霸”飞越科技高峰

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塔里木盆地中国石油风险探井轮探1井8882米,井深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刷新了最深井、最深取芯、最深测井三项亚洲纪录。

衡钢生产车间(央广网发唐耀星摄)

“探井用的无缝钢管就是衡钢生产的高强度高韧性套管。”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衡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郑生斌自豪地介绍,塔里木盆地被地质学界公认地质结构非常紊乱,超深井必然会遇到高温高压等复杂情况,对钻探技术和设备材质要求都非常高,“衡钢产品不仅经受住了下探深度的考验,也在深海和严寒中树立了中国形象。”

郑生斌介绍,衡钢生产的海底线管、立管,独家供应我国首个深海自营大气田——南海陵水气田。线管创造中国海管铺设新纪录,刻下1542米“中国深度”;立管树立了深海油气“咽喉要道”钢管国产化里程碑。此外,有当今世界最长天然气输送管道之称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总长8000多公里,就是采用的衡钢高品质L360Q钢级管线管,能够满足零下45—60摄氏度的低温性能要求。

钢管是这样轧成的(央广网发胡喜强摄)

衡钢是典型老工业企业,始建于1958年,从创立时生产粗钢产品,到目前转型成为全国第二、全球第五专业化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在严酷的“钢市寒冬”中缔造了逆市成长的神话,打造了油气用管、压力容器用管、机械加工用管三大拳头产品系列,形成了三大产品系列“金字塔尖”。

“我在冶炼车间一线工作20年了,以前炼钢的生产环境十分恶劣,高温、灰尘多,现在现场每个操作室和休息室都配备了空调。”车间旁边配有休息室,装有空调,高温季节凉茶、冰棒、盐汽水、绿豆沙等轮流供应;进入生产车间劳保用品穿戴整齐,车间内上下楼梯装有手扶栏杆,员工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上班归属感增强,真正做到了开开心心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企业的变化,员工幸福指数一步步提高,对冶炼二车间安全员资华这样的一线员工来说,更多地体现在润物无声的细节里。

现代化的生产监控(央广网发阳冬华摄)

企业的发展和人文关怀也令新进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硕士研究生王聿宸毕业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2019年加入衡钢,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他表示,短短三年,见证了衡钢奋勇前行的步伐。不论是公司工作和生活环境,还是对员工的薪酬福利、专业技能培养,都越来越好,“很多原来废旧的老厂房,经过改建,变成了一片片嫩绿的草地,之前荒废的50分厂也改建成了停车场和体育馆,为员工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开车上班更方便,下班运动更轻松。”

“幸福衡钢是公司每个人去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让每一天充满收获,不让自己的时间虚度。这样既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公司。”王聿宸补充说。

衡钢是湖南钢铁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湖南钢铁集团旗下三子之一,衡阳市钢管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

衡钢在钢管领域创造了19项关键核心技术、18项世界和中国纪录。2020年,衡钢因在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成果,登上中国工业界“奥斯卡”领奖台,荣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衡钢产品整装待发(央广网发阳冬华摄)

雁峰区是衡阳中心城区,也是衡阳工业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许多衡阳第一,湖南第一,中国第一。

经过数十年沉淀、曲折和崛起,这里再度聚焦市场目光。一些老字号一步一步恢复往日荣光,并且吸引了更多知名企业入驻,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如输变电产业集群,衡阳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电工城”。

这个目标,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衡阳速度日新月异在发展。

“这是一台国际领先的拉丝机,每一分钟可拉2000多米的产品,被淘汰的老设备一分钟只能拉几百米长。”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杯电缆”)董事长谢良琼将脚步停在一台匀速转动的设备前。铜杆从一头钻进去,从另一头出来时已经成了细铜丝,仿佛眨眼之间。

从一张白纸开始,1956年金杯电缆生产出了湖南省第一根塑料电线,1985年拿到了我国第一张电工产品认证证书。

原衡阳电缆厂建厂初期厂房(央广网发金杯电缆供图)

金杯电缆大门(央广网发金杯电缆供图)

“这是2013年投产的十连跨联合车间,占地面积45000多平方米。”空旷车间里机器击打出特有工作节拍,高大的钢架构与大小机器细分不同工序,阳光从数十米高墙壁上部的窗户射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加深了车间视觉纵深和立体感,工人和技术人员不时穿越这些光柱,或在光柱中忙碌。谢良琼介绍,工厂的华丽转变,得益于企业不断地创新变革。

工会主席兼管理部部长汪群淇指着稍远处一条快速翻转的机械臂说:“这个是我们家装电线的生产车间,以前是手工打包的,现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包括车间信息化,从下单、派工、生产全流程、交库、每一天的生产情况等都同步在电子屏上显示。”

近年来,金杯电缆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强基项目,自主研发了一大批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为满足京张高铁特种电缆通电需求,企业研发的中压耐火电缆,实现了900℃高温燃烧情况下正常通电运行90分钟以上,火灾2小时不断电,该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金杯电缆已服务我国超三分之一的高铁工程项目。

金杯电缆智能电线车间(央广网发段晨嘉摄)

金杯电缆导体车间(央广网发段晨嘉摄)

同样有着70年历史,曾位列中国“四大变压器厂”之一的衡变公司,与金杯电缆隔一条马路相望,其研发的产品不断超越自我,领先世界。

站在一个高30米、重800吨大山一样的“巨无霸”变压器下,人与机器的比例如同小鸟与大象。这是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1500MVA/1000kV特高压变压器,被誉为“国之重器”。走进衡变公司总装车间,随处可见处于调试阶段的大型变压器。

“这些设备将陆续送往‘西电东送’‘皖电东送’‘青藏联网’等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中,远销海外。”衡变装配车间主任万克勤说。

这些“巨无霸”背后是企业领先世界高科技的结晶,衡变公司特高压技术站在世界之巅。

2021年12月2日,由衡变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最大容量10兆瓦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在福建长乐海上风电项目投运成功,我国海上风电从此跨入平价上网时代,打破了外资企业在大功率海上风机市场的垄断。

用于陕北至武汉特高压直流工程武汉换流站的±8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央广网发衡变公司供图)

由衡变公司承担的江苏大丰海上风电海上升压站一次设备集成(央广网发衡变公司供图)

北石化,南盐化。指的湘北岳阳的石化产业和湘南衡阳的盐化产业。这两个产业都是湖南化工行业的名片,也在中国化工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衡阳化工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代,衡阳市作为全国知名老工业基地,一大批企业在此崛起,衡阳建衡化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历经变迁发展,建衡化工已改制成为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建衡实业”)。目前,建衡实业的明矾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硫酸铝占30,都为全国第一。”建衡实业董事长何朝晖谈起企业发展眉目舒展。他1981年入职建衡化工厂,从技术员到改制后任民企董事长,提高老产品质量,研发新产品,一直是他持之以恒的追求。

据了解,建衡实业率先在国内铝铁盐行业实现铝铁盐系列产品自动化生产,走出了一条从濒临倒闭的老牌化工厂到全国铝铁盐龙头企业的辉煌历程。建衡实业已从过去的单一产品,依靠自主研发为主,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目前已成为全国铝铁盐行业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及制造装备最先进的龙头企业,亚洲最大的铝铁盐水处理剂生产基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多年稳居第一名,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产品有硫酸铝、聚氯化铝、明矾、聚合硫酸铁等;铝铁盐水处理系列产品产能达到60万吨,产值达到6亿。

何朝晖表示,建衡实业近期目标为在水处理剂行业创造年产值10亿元。

化工企业生产区干净整洁,技术人员在检查设施(央广网记者张志诚摄)

湖南福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也主营化工产品,走进企业生产区,道路宽敞,地面上用明亮的黄色标识区分功能;车间与车间之间留有足够空隙,有的宽达数十米。无论地面,还是架空,所有一切都分布得井井有条恰到好处,干净舒适,令人赏心悦目,完全颠覆了记者对化工厂的陈旧印象。

公司总经理曾爱国告诉记者,对现代化工企业而言,安全、高效是第一位的,厂区设计便是根据这个原则来进行的,让员工上班时感觉舒适也是提高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与经济合作局负责人介绍,建衡实业、福邦新材料只是园区企业中的代表之一,还有建滔实业、恒光化工、湘硕化工、盛亚化工等不少化工企业在全省和全国化工行业都占有重要席位。

据了解,松木经开区核定开发面积11.43平方公里,为第一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辖区内已探明的岩盐资源储量达140亿吨,芒硝可利用资源储量达4.4亿吨,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岩盐、芒硝资源基地。

松木经开区形成了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现已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

衡阳市松木经开区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央广网发彭斌摄)

与老字号相比,信息科技对衡阳而言是一条全新产业链。

2011年4月,富士康正式入驻衡阳白沙洲蔡伦科技园,成为该市触摸现代信息科技的里程碑。

“历经十余年发展,衡阳富士康已成为华南地区大屏幕电视制造基地和湖南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美元,主要生产数位产品、先进光电及LED等系列产品、平板电脑、大屏幕彩电、智能家电等高科技产品,员工5万余人,产值500亿元,利税20亿元。”富士康科技集团衡阳科技园一位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来企业调研,实行保姆式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用电用气紧张的时期,予以重点照顾,在招聘员工上也尽力予以倾斜。

据了解,衡阳市电子信息产业从零开始,目前产业链有规上企业70家。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链规上企业共实现产值252.59亿元,同比增长3.52。

衡阳市政府与工业富联联袂打造衡阳智造谷(央广网记者张志诚摄)

在衡阳,除了老字号和新兴科技大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同样蕴含大能量,在工业复兴的征途上大放异彩。

湖南领湃达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领湃达志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