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襄阳城市 > 正文

2024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4/3/6 12:39:42 浏览:

高考再创佳绩,襄阳技师学院升格为襄阳科技职业学院、在襄高校总数达到8所。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156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竣工137个,鄂西北(襄阳)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主体完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同济襄阳医院开工建设。加快繁荣文体事业。成功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襄阳马拉松、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襄阳站比赛、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重大节庆赛事,“刘秀孔明功四海、孟诗米字誉千年”的传奇大美襄阳声名远扬;圆满举行首届湖北省家庭文化节,市博物馆新馆春节前开馆;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24项,襄阳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9金3银1铜的好成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三联三清”综合解纷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我市在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和“优秀创新经验”创建中实现“双创双捷”。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成功防御“一江六河”洪水并发的历史罕见秋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我市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担当实干作为最鲜明的特质,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实干年”活动,对重点工作专人负责、分兵把守,对矛盾困难扛责上肩、动真碰硬,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在担当实干中应变局、开新局。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一体推进法治襄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政府系统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52件、政协提案362件,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开展“八五”普法,法治精神、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慈善、助残、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审计、统计、公积金、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供销、气象、档案、保密、史志、外事、对台、侨务、工商联、民族宗教、援藏援疆、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尽管困难和挑战超出预期,但是我们的步伐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今天的襄阳,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到处都是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景象。能有这样好的局面,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一起拼、一起干的结果。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坚持坚守、辛勤忙碌,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挥洒汗水、奋力奔跑,为家庭、为社会、为城市尽心竭力、奔波奉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中央和省驻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襄阳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仍处于承压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个别指标增速不及预期,经济能级还不够大;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不足,汽车、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心城市引领辐射联结带动能力不够强,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彰显不够;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面临一些难题,生态环境质量离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担当进取精神不足,政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襄阳在新的起点续写新篇、再创辉煌的奋进之年。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我市支撑条件,今年在高质量发展上积极进取具有多重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外部看,“进”的机遇叠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我国正加快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今年将出台更多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我省深入实施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支持三大都市圈做大能级规模,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从自身看,“进”的前景广阔。当前,全市上下对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高度共识,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特别是主导产业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正接续形成。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坚决干、定下的就抓紧干,襄阳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努力做大城市、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做多人口,高标准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95亿斤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目标完成省定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大力度稳增长,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牢抓住“稳”的着力点,有效驱动“三驾马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轰轰烈烈抓项目、扩投资。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一天都不耽误”的紧迫感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持之以恒招大引强。树立链式发展理念,深入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200个以上、投资过百亿元的产业项目15个左右。抓紧抓实项目建设。深入落实重大项目落地提速“26211”工作机制,实施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全力推进120个省市重点项目、1588个亿元以上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重点抓好中化学万华新能源产业园、兴发磷矿采选加一体化等重大产业项目,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引江补汉襄阳段等重大水利项目,南漳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80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强力推进争资争项。健全完善项目谋划争取激励考核机制,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全年争取项目资金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2%。

多措并举挖潜能、促消费。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全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持续扩大传统消费。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波浪式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千方百计稳住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有效提振批零住餐等大众消费,加快释放养老育幼、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发展首发经济、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支持即时零售、社交电商等多样化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挖掘农村消费。进一步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充分激活农村消费潜力。

毫不放松稳外贸、引外资。扎实开展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0家以上,年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10家。扎实开展百企百展拓市场行动。积极组织企业境外参展,大力推动“襄企出海”“襄品出境”,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8%。扎实开展促进外资提质提效行动。高水平举办华创会襄阳专场活动,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引导外资投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

尽心尽力助企业、强信心。精准高效落实政策。制定出台新一轮降成本政策措施,严格落实涉企资金直达机制,用好“襄阳政策通”平台,实现普惠政策应享尽享快享。真心实意助企纾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办好“襄阳企业家日”活动,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和“两跑一解”活动,扎实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市场开拓、融资等实际困难,以务实行动让企业暖心安心。

各位代表!城市和企业是交相辉映的,卓越的城市必定由卓越的企业来铸就。我们将牢固树立“城市和企业是发展共同体”理念,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融入日常,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自觉和习惯,让各类企业在襄阳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实现更大发展!

(二)更大力度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中部地区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国家产业备份基地。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持续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汉江流域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着力做强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大湾区华科城(襄阳)科创中心建设,支持老河口市、襄城区、谷城县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持续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5家以上。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800家。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运行湖北隆中实验室、华中大研究院、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等科创平台,聚焦服务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开展1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全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0亿元。着力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用好“1+7”人才政策,深入实施“隆中人才计划”,力争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100个、高层次人才2200名,新增就业创业大学生4万名,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构建“144”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培育壮大重点产业。建立健全“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大力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东风纳米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和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满产达效,东风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骆驼汽车低压锂电池及储能锂电池全面建成,抓好哈克雷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推动贝特瑞新材料华中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抓好赣锋新能源电池、智仁景行高活性金属含能材料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打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地位的优势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入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快实施九识无人车、希迪智驾等项目,启动建设高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和东津新区车联网产业园;突破性发展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积极推动双登集团储能锂离子电池、特瑞阳光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贵港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园林绿化中心召开开春工作现场03-06

    来源时间为:2024-02-222024年2月21日,贵港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园林绿化中心主任叶华涛同志带队到金港大道进行工作调研,并进行了开春工作部署。叶华涛在检……

  • 2023广西河池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招聘城管辅助执法人员03-06

    来源时间为:2023-02-20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城市管理执法力量,规范城管辅助执法人员招录管理,我局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城市管理辅助执法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河南举行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03-06

    来源时间为:2023-10-2710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都市圈建设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

  • 【娄底市】呵护“夕阳红”养老变“享老”03-06

    来源时间为:2024-03-04206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构建家门口养老“幸福圈”;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一键呼叫”让在家养老有关爱;从……

  • 2024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03-06

    来源时间为:2024-02-20襄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太晖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