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7-25
黔东南“村超”“村BA”火爆出圈,让凯里这座州府小城悄然走进大众的视野。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魅力城市。“凯里”之名由苗语音译而来,意为新开垦的充满希望的土地,蕴含着苗、侗等少数民族同胞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期许。
和美凯里。
近年来,凯里市牢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殷殷嘱托,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凯里、喜欢凯里、旅居凯里。相约凯里,诚邀您走进“苗侗明珠”,来一场慢节奏的心灵之旅,在山水田园和民族文化中尽情徜徉。
美丽的苗族姑娘。
慢游凯里好山好水,处处皆能让您畅享水秀山明
“流连久之,不忍去”,“水秀山明”是王阳明先生对凯里这片土地最好的评价。
水之秀汇聚于“一江一河”。
清水江,一条穿流过城的母亲河。也只有江水足够清澈,才敢于命名为“清水江”吧。闲坐吊脚楼、斜倚美人靠,看清水江碧波荡漾,畅想着古老的故事。当年,王阳明是否“泛舟清水江、悟道清平卫”,已未可知。但他乘舟而来,寄情山水、踏歌而行,在清平卫流连、赏景、泛舟、思索,最终在龙场大彻大悟却是事实。望着碧蓝深邃的清水江,遥想阳明先生悟道情景,心情为之豁然开朗。清水江还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军长征在沿岸留下了红色足迹。若是再来一场城市漂流,动时激情澎湃,静时感悟人生,定让您不虚此行。
泛舟清水江。
巴拉河,苗族传说中天上的河流。梦幻巴拉河一河连七寨,养育着沿岸南花、季刀、怀恩堡、腰洛等村寨的苗族同胞,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群落。在这里,可以领略到苗族千年迁徙的艰辛业迹,触摸到蚩尤文化的脉搏,品味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习俗文化。在这里,夏日可尽享房车露营、星光露营、驴友驿站、河边烧烤带来的轻松愉悦,竹筏漂流与两岸自然风光融为一幅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在这里,可吃农家饭,喝农家水,住农家屋,洗农家澡,体验和美乡村的“自然生活”,让疲惫的心灵在青山绿水中得以“释放”。
“山之明”潜藏于万山之间。
徒步香炉山。
“登了凯里香炉山,人生顺利过难关”。香炉山,被誉为黔阳第一山,因形似香炉而得名。终年云雾缭绕、恍若仙境,是观云海翻腾、赏日出日落之美的绝佳观景台,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踏上这趟心灵与自然的邂逅之旅,“打卡必到凯里香炉山”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登香炉山,可见奇山异石与仙人洞交相辉映,九十九屯坎更添神秘色彩。
香炉山登高。
小高山,则是休闲散心的好去处。清晨,沿着小高山健身步道向阳而行,享受着美丽风景的渲染和运动带来的快乐,登顶之时,整座凯里城尽收眼底,与香炉山遥相呼应。每当夜幕降临,小高山顶汇聚着渴望夜景的游人,后备箱集市更是为夜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长岭岗犹如一条长龙,又似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凯里南大门。牛角坡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娇艳迷人,期待游客来上春山。乌鸦坡上的古战场遗迹穿越了数百年的时光,登临凯里高峰,回顾历史沧桑,但见天地之间,莽莽苍苍、群山连绵、千山万壑,尽入眼底。
小高山。
小高山云海。
慢赏凯里民族文化,时时皆能让您尽享人文芳华
千百年来,凯里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躬耕垄田于苗岭山麓,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奇观。来一场特别的文化之旅,深度感受“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徜徉在“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凯里是您的不二选择。
青曼苗寨拦门酒。
这里的民族村寨充满神秘感。楠木之乡情郎苗寨、刺绣之乡青曼苗寨宛若长岭岗下一对守护彼此的恋人。南花苗寨,巴拉河畔的明珠,长裙苗在这里过着“天人合一”的生活。走在季刀苗寨,看百年粮仓、踏百年步道、听百年古歌、望百年古树。营盘梯田,层层叠叠,犹如“上帝之手”绘制的油画,是为数不多的城市梯田。将军故里瓮港村,人杰地灵的代表。西家石龙寨因十大石景得名,有“十龙归位”之称。诗意洛棉慢仙谷、盐井烟火集、棉席牧野谷、古村落角冲依稀可见清晨捣衣的场景,感受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真。
南花苗寨古井。
季刀苗寨苗族古歌。
这里的民族文化彰显幸福感。凯里人民酷爱过节,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有“百村汇演”的传统。以鼓藏节、苗年节、芦笙节、爬坡节、四月八、吃新节最为隆重,甘囊香芦笙节、香炉山爬坡节最为热闹。少数民族天生具有歌舞的基因,用本地人的说法就是“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节日活动上苗族男女对唱苗歌,芦笙场上婀娜多姿的苗族姑娘踩着芦笙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悠扬“笙”声不息,苗族飞歌“飞”进万家。
甘囊香芦笙节盛况。
热闹芦笙节。
斗牛是节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白午斗牛城、华恺斗牛城和民间举办的斗牛赛事,汇聚了苗侗人民的热情期盼,在呐喊声浪中,斗牛英姿成为他们独有的精神图腾。外地人对苗族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美的苗族服饰、精湛的民族技艺。苗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芦笙制作、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锻造等民族工艺堪称一绝。每逢节庆喜事、迎接贵客,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穿上华丽的民族服饰,来一场“高山流水”,用最高的礼仪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斗牛节精彩瞬间。
这里的民族建筑独具艺术感。凯里的建筑极具特色,赋予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显著的民族元素符号,美轮美奂的民族建筑让凯里荣获“中国民族优秀建筑之乡”的称号。最为典型的当属风雨桥(风雨长廊)、吊脚楼、鼓楼。清水江风雨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漫步在凯里大街小巷,只要有桥、公园和广场的地方,便可见到风雨桥(风雨长廊)。主要由木料筑成,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檐角飞翘,顶有银角等装饰,在少数民族的记忆里,这是情侣漫步、苗歌对唱、休闲观景、消食闲走的好地方。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苗族、侗族先辈们克服了黔地复杂的环境,用自己的智慧和古老的经验创造了吊脚楼,楼上安居、楼下堆杂,冬暖夏凉、防水防潮,整体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鼓楼是苗侗村寨的地标性建筑,是村民集会、休闲等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每当闲时,大家聚于鼓楼,或是唱起侗族大歌,或是扬起芦笙,悠然自得。凯里市休闲广场、公园、高速路进出口、高铁站口等地随处可见鼓楼,寄托着凯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风雨桥景观。
苗族鼓楼。
这里的文化传承蕴含厚重感。千百年来,多民族文化在凯里交融、交汇,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凯里多元的文化传承。
清平文化。凯里地区曾创下了“明清四翰林、十四进士、二解元、百名举人”的文化辉煌,现凯里市炉山镇,仍然保留着孙文恭祠、孔学宫三洞桥、孙应鳌墓,依稀可窥见当年清平文化的盛况。
民族文化园一景。
三线文化。凯里是用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湘黔铁路开通后,军工电子工业迅速腾飞,一度被称誉为中国的“硅谷”“新兴电子工业城市”,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现在,城市老区已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声音,宇光电工厂、华联无线电厂、南丰机械厂、永华无线电仪器厂、凯旋机械厂等红砖老厂房静静地诉说着三线建设的故事……湘黔铁路还在奔跑着,沿线六个鸡、桐木、加劳的村民把农产品挑上火车,运送到凯里,新鲜的瓜果蔬菜成为凯里市民的最爱,慢火车成为村民的“致富车”。
“三线文化”历史。
苗侗康养文化。自古便有“苗岭无闲草、侗乡多灵药”“苗侗医药、药效神奇”等说法,形成了凯里地区独特的苗侗医药养生文化,让凯里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康养旅居之城。
苗侗医药一条街。
赶场文化。每到星期日,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凯里老街,古风古韵的街道集市,旧货店、竹器店、银饰铺、民族服饰店、烟草市场、农贸市场、农具铺等应有尽有,四面八方的老乡们在这里购买所需的物品、“淘”到心仪的物件。历经沧桑的魁星阁、万寿宫已成为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走进凯里老街,城市的记忆在这里复苏,乡愁从一声声叫卖声中涌来。
下司百年大集市。
“游凯里下司、赶百年大集”,下司赶场亦有百年历史,是凯里市各乡镇中最大的集市,更是观察凯里农村生活的一个窗口。舟溪、龙场、万潮、大风洞、湾水等镇依旧沿用着古老的生肖纪日赶乡场。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十分热衷于体验赶场这项活动,凯里人民喜欢的空间和场所正成为游客愿意到访的地方。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