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铜川城市 > 正文

铜川市人民政府

日期:2025/7/2 16:34:50 浏览:

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美鑫、华能电厂完成1088万吨二氧化碳履约。新注册的11家企业完成排污权交易144万元。宜君县和印台区环保产业园低碳近零碳试点工作通过省级中期评估。冀东水泥万吨线吨熟料碳强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预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均可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铜川市成功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5月15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的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中,公布了铜川市成功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这是国家给予西部小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是推动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动力,对于全面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与能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铜川具有重要意义。在申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工作中,铜川市积极组织力量研判分析,收集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务、生态环境、林业、气象等部门基础数据及资料,编制了《铜川市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配套资料,先后顺利通过省级、国家评审。这次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的公布,标志着我市试点创建工作步入实质性阶段,在气候变化监测、灾害预报预警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和设施体系;结合海绵城市、山水林田湖草沙试点等国家级示范建设,提升了基础设施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排污许可年度执行报告提交率达到100】2024年度执行报告的241家排污单位100完成提交工作,较规定时间提前8天。精细摸排调度,掌握年度执行报告填报企业清单,积极行动,采用“线上 线下”帮扶指导模式,从台账整理、数据核算到指标解释,“手把手”耐心指导,确保企业在实操中精准掌握填报技巧,大幅提升填报质效;从数据准确性、内容完整性、逻辑合规性等多维度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执行报告数据真实可靠、内容详实准确,为生态环境监管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惠民利企助推发展】全面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要求,健全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环评申报资料、时间分别同比减少30、50,环评、排污许可手续按期办结率100。深入开展“帮扶在一线满意在环保”下基层进企业活动,运用帮扶明白卡和微信交流群,对94家企业开展信用评价等级管理,修复5家失信企业信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340个。

【实行环保“预审制”】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促进多方协同联动,提升环保审批效能,推动招商引资项目精准审批、快速落地、顺利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出台了《市级招商引资项目环保预审机制》。在项目引进的过程中,超前介入,与市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动态沟通,运用“三线一单”技术手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初步查找项目涉及污染物削减替代源,对项目环境可行性进行预判并反馈预审意见,将问题解决在项目前期阶段,全年预审市级重点及招商引资项目230个,发出提醒函52份,避免了11个项目30.6亿元的盲目投资,此项做法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中国环境报》报道。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紧盯中省生态环境项目申报指南,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精准包装,积极争取,全年申报中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77个,同比增长108,成功入库22个,争取到位资金1.43亿元。建立了项目建设周调度工作机制,30个在建项目已建成13个。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成功签约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绿色科技新型建材等10个招商引资项目,涉及投资6.4亿元,已建成5个。

【执法工作有力有效】深入开展利剑执法行动,查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案件71件,230件生态环境举报投诉案件全部办结,满意率100。持续开展工业窑炉、机动车排放、水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等专项执法检查,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71起,罚款金额496.41万元,将符合条件的53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办理首违不罚和减轻处罚案件38件,减免金额392万元。市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荣获2024年全省大练兵市级表现突出集体,王益分局、耀州分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县级表现突出集体。

【监测成效】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涵盖8大类123项374个参数的监测资质能力,同比新增150个参数。建成4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初步摸清全市温室气体排放、碳汇量等情况。市环境监测站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被评为全省环保设施开放优秀单位。市第一监测站创新提出的“以服务换资产”做法得到省厅充分肯定;市第二监测站历史首次荣获全省生态环境类检验检测机构报告评审“优秀”等次,获得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绩效评估县级重点站第二名。我市荣获2024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综合比武团体二等奖、辐射专项比武团体三等奖。编制的《2023年铜川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在全国评比中位居良好等次。

【督察整改】全面开展第一轮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扎实做好第二轮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2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顺利完成了第三轮省环保督察配合保障工作,受理信访件84件,均已办结,较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下降29。

【环境安全】编制了“一河一策一图”方案,扎实落实周末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五源一设施”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生态领域风险持续降低、安全稳定。铜川市连续5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数据质量复核工作。全年未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荣获全市平安铜川建设先进单位。

【荣获2024年度中国环境报社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聚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宣传活动、落实陕西省全面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工作任务为抓手,不断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先后在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举办的“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冈特生态童书》故事续讲大赛中,荣获全国生态环境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两年在陕西省“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在陕西省生态文化创作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制作的《一座资源型工业城市的绿色蝶变——走进绿色低碳幸福新铜川》宣传片、《生态环境新视线》栏目等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网上新闻发布2场次,在各类媒体累计刊(播)稿件2000余篇。

【城市供水】全市南北市区城市供水分别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铜川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和耀州区自来水公司承担,宜君县城市供水归口省水务集团管理。

铜川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铜川市人民政府出资,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2008年11月12日由原市自来水公司变更设立、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位于我市北市区延安路50号。主营业务为供水、售水,截至2024年底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8.59亿元,供水管网458公里,日供水能力8.5万立方米,日均供水量2.9万方。现承担着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照金镇、陈炉镇、坡头镇、铜川市周陵农业科技示范园、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铜川新材料产业园、铜川市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川矿业公司九个独立矿区(陈家山矿区、下石节矿区、焦平矿区、玉华矿区、东坡矿区、鸭口矿区、徐家沟矿区、金华山矿区、王石凹矿区)及一五三厂等3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供水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耀州区供水公司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托管,总资产1586.46万元,已建成主管网155公里,供水区域为耀州区城区,日均供水量0.8万立方米。

陕西铜川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为省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下辖的供水企业,2001年,铜川市人民政府与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签订了《铜川新区城市供水合作协议》,由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出资组建陕西铜川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3.2亿元,已建成供水主管道89.6公里,供水区域为新区城市约19.9万人口生产生活用水和周边重点企业用水,覆盖新区建成区和周边13个村庄。目前建成三条生产线,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天,日均供水量3万立方米。总供水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天,可满足新区未来5—10年的用水需求。

三个供水服务企业均实行三级分类阶梯水价,设有独立水质化验室,实行三级水质检测制度,坚持原水、出厂水、管网水日检,其中自来水公司及耀州区供水公司(日检9项)、出厂水(日检10项)、管网水(周检7项),月检28项,年检97项;新区日检9项(新区供水日检11项),月检41项,年检97项,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全市现有污水处理厂3座,南市区污水处理厂、北市区污水处理厂及宜君县东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表Ⅰ中A标准。

北市区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处理北市区(印台区、王益区)的生活污水,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均处理量2.5万立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43.8公里。南市区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处理南市区(新区、耀州区)的生活污水,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立方米,日均处理量3.8万立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35.9公里。宜君县东方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宜君县城及周边生活污水,日处理污水能力2000立方米,日均处理量1200立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22公里。全市现有再生水管网39.7公里,再生水主要用于声威水泥、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美鑫电厂等工业企业利用、补充河道生态基流等。

【城市供热】2015年市委、市政府顺应市民期盼,全面启动铜川新区集中供热项目。该项目由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已建成供热主、支管网85公里,总用户数约8万户,完成分户控制改造用户6.5万户,建设热交换站144座,签约供热面积1288.8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南市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城市供气】铜川市燃气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8年改制为铜川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2月,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增资扩股形式对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成立了铜川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828.57万元人民币,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拥有51股权,铜川市国资委拥有49股权。经过20多年发展,业务范围已覆盖铜川市三区一县(宜君县城区除外)、11个矿区和36个乡镇,城镇气化覆盖率约97,位列全省第一,用户总数23万余户。敷设高、中、低压燃气管网1800余公里,建成储配站1座、分输调压站7座、CNG(压缩天然气)调压站1座、CNG加气站2座、LNG(液化天然气)点供站5座,拥有1000立方米(标准气态体积,约5.2万方储气量)调峰储气罐4座,建成5000立方米(标准液态体积,约312万方储气量)LNG应急储备调峰站一座。初步形成了“全市一张网、区域小环网、多气源保障、多产品配送、多方式供给、多场站输配”的城市燃气输配格局。

综合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西延高铁铜川段在全省率先完成征迁任务,境内隧道全部贯通,桥梁架设完毕,路基铺设完成,3座站房主体基础工程完成,华能铁路专用线仁和隧道贯通。新区北出口野狐坡道路改造、G210宜君东湖至偏桥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完工通车,玉皇阁二号桥全幅贯通,延西高速耀州立交、G210宜君县城过境公路、G210惠陈公路、G342印台孙家河至红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截止2024年底,境内公路总里程4513.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8.54公里、国道445.74公里、省道444.03公里、县道643.18公里、乡道167.2公里、村道1959.06公里。公路网密度116.3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乡镇、行政村公路通畅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到100。

多措并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出台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市级补助政策并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对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安防工程每公里分别补助10万元、5万元,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争取建设及维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宝塔区等13个县(市、区)07-02

    来源时间为:2024-10-11延安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延安市宝塔区等13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 【宝鸡】推进文旅商体融合为城市注入新活力07-02

    来源时间为:2024-10-11城市名片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十分关键。“看中国,来宝鸡”,这是宝鸡文化旅游的新品牌,也是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中国”一词,首次见于……

  • 铜川市人民政府07-02

    来源时间为:2025-04-09【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全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已完工66个,完成投资30.66亿元。顺利通过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 云南红河开秧门云南红河开秧门07-02

    来源时间为:2025-05-01人民网红河5月1日电(尹馨)以千年农耕文明为底色、以民族团结为内核,5月1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暨红河县开秧门·仰阿娜文化系……

  • 云南省文山市文笔塔文化展陈馆开馆云南省文山市文笔塔文化展陈馆开馆07-02

    来源时间为:2025-06-03人民网文山6月3日电端午节前夕,承载着文山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笔塔文化展陈馆正式开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文笔塔,作为文山的地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