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科技局以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统揽,统筹抓好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创建,扎实做好平台建设、项目支撑、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完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19亿元,投入强度为0.43,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印发了《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铜川市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管理办法》,修订了《铜川市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铜川“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与陕西省科学院等4所高校院所签订“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全市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共计47家,涉及合作院校30所,承接科技成果合作项目50项。成功举办2024年“三项改革”地市行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路演项目8个。铜川秦瀚陶粒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环保型高强度低密度页岩气用压裂陶粒支撑剂及制备技术”项目获得202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建设完成市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陕西省高端化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中试基地1家、秦创原铜川数字经济高能级科创孵化器(培育)1家、陕西省农高区、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等10个科技创新平台。成功召开铜川市人才兴铜暨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推进大会。
【科技计划】扎实推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5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82家。对2022年度认定的167家科技企业和双创孵化载体奖补627.5万元。2023年度认定的6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省级奖补305万元、5家瞪羚企业获省级奖补100万元。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入驻企业增至18家,组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4支。推荐省级项目49项,立项14项。其中,部署实施“高功率、大热容量医疗CT机X射线管部件关键技术与研究”等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项。印发《铜川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修订《铜川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铜川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暂行)》,征集2024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7项,立项77项。
【科技管理】发布《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市级政策包》,印发《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组织开展2024年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项督查。编制了以新材料产业园区为核心区的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和以新区为核心区的秦创原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大健康产业)两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方案,其中铜川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获省科技厅批复创建。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药王孙思邈经典名方的开发及应用”项目纳入2024年度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协同咸阳市建设秦创原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区。启动2025年度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申报工作。完成高新区建设评估工作,召开了高新区建设评估方案专家论证会,《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施评估报告》通过论证,新增2024年秦创原高能级科创孵化器1家(秦创原铜川数字经济高能级科创孵化器)、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陕西省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创新中心1家、省级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中试基地1家),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39家,新增瞪羚企业8家。制定《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构建农高区新发展格局。4月7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我市依托陕西铜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定名为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全省首家获批建设的省级农高区。省科技厅批复同意建设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印台区作为聚集区铜川基地参与联建)。
【科技合作】制定落实《铜川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举办了以“聚焦光电前沿赋能产业升级”为主题的“2024·铜川光电材料”论坛,组织参加了第八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暨秦创原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全面展示我市秦创原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加快秦创原三支队伍建设,2支研发团队入选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15支研发团队入选铜川市秦创原“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组建“新双创”队伍10支。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中煤西安研究院2支研发团队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成立技术转移转化序列职称委员会,开展首批技术转移转化序列职称评审,评审出助理工程师16人,工程师增至8人。举办了2024年铜川市技术经理人中级培训班,40人参加并通过考核。实施省级乡村振兴绿色通道项目4项,推荐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项目7项,新增科技特派员20人。选派“三区”人才45人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建立3支科技服务团队。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着力构建铜川特色德育体系。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连续6年举办“贯彻回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召开全市贯彻回信精神暨德育工作现场会,创建德育示范学校5所,推动回信精神落地落实。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在耀州区试点思政课集体备课,推进教育局长、中小学党组织书记讲开学“第一节思政课”,在2024年全省思政课大练兵展示活动中我市18名教师全部获奖,在今年召开的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县教育部门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
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聚焦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铜川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的意见》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专项考核区县党委政府履行教育主体责任,深化“名校 ”和集团化办学,市教育局与西安交大合作开办铜川市实验中学,今年高中部顺利开学;市一中、王益中学与西安高新一中实施“云校+”项目;耀州区与冯恩洪当代好课堂、北京八一学校帮扶共建,并组建4个教育集团,加盟校9个;宜君县与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开展帮扶办学,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出台《铜川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激励办法》,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王益区代表全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并得到充分肯定,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荣获省级二等奖,先后创建省级示范基地园26所,占比23%,居全省第一。全面提升中职办学水平,耀州高级职业中学试点开设综合高中班,加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全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全市高考成绩大幅提升,今年本科上线率提高10,600分以上考生增加131,全市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
坚决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制定完善《铜川市校园安全检查项目清单》,明确13大项72小项安全隐患检查排查项目,紧盯燃气、消防、校车、食堂等重点领域部位,开展隐患排查整治489项,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7所。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排查,建立3级7类台账档案,落实心理干预措施,逐生开展家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上我市作为唯一地市教育部门作了经验交流。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24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02个,比上年减少14个。其中:医院46个(综合医院17个,中医医院12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2个,卫生院31个,门诊部5个,诊所和医务室203个,村卫生室4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所1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个。
(二)床位数。2024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378张,其中:医院5962张(占80.8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92张(占14.8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4张(占4.39)。
(三)卫生人员总数。2024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总数10121人,比上年增加19人(增长0.19)。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264人(占81.65)。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696人,注册护士3852人,药师(士)417人,技师(士)673人,卫生监督员3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91人。
卫生人员总数中,其他技术人员132人(占1.31),管理人员1560人(仅从事管理的人员802人,占7.92;兼职管理的人员758人),工勤技能人员674人(占6.66),乡村医生249人(占2.46)。
2024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6595人(占65.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15人(占25.8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01人(占8.90),其他卫生机构10人(占0.10)。
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346.88万,比上年增加9.62万人次(增长2.85)。其中,医院202.06万人次(占58.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0.76万人次(占37.7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06万人次(占4.05%)。
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16.70万,比上年增长0.03万人次(增长0.17)。其中,医院15.20万人次(占91.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50万人次(占2.99%),其他机构1.00万人次(占5.99%)。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人均全年担负1303.97人次、住院806.09床日;人均每日担负诊疗5.20人次、住院2.20床日。
(三)病床使用。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63.08,与上年比较,病床使用率上升0.55个百分点。
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78日,与上年比较,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减少0.02日。
三、病人医疗费用
(一)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185.81元,比上年减少18.09元,下降8.87。
(二)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6629.92元,比上年减少172.68元,下降2.54。
(三)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677.62元,比上年减少16.68元,下降2.40。
四、医疗卫生健康机构设备及房屋建筑面积情况
(一)万元以上设备。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10067台(件),总价值195842万元,100万以上设备246台。
(二)房屋建筑面积。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849883平方米,其中医院554690平方米,基层医疗机构196692平方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8501平方米。
【社会救助】2024年,铜川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办法》,推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