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3-26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襄阳因水而兴,依江而立。一条汉江穿城而过,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灵气,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襄阳人民,同时也制约着两岸的交通。
从轮渡过江到桥梁林立。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发展,襄阳人民一直在努力“跨江”。作为“千里汉江第一隧”,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后,市民开车10分钟就可从樊城快速抵达东津新区,一路通畅。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工程,加快推进以襄江大道、环线提速为重点的快速骨干路网建设,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一轴三环九放射”骨干路网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目前,108公里的外环高速实现合围,“一心四城”城市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市区道路里程达到1130公里。
一条路,一座城。作为一条环城交通大动脉,内环线不仅是襄阳“一心四城”的重要纽带,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繁华走向,更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格局,承载着襄阳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伟大梦想。
环线提速改造工程是襄阳打造“半小时交通圈”的核心支撑,主要采用“主线高架 地面辅道 互通立交”方式,对现状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分为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和二期内环南线至襄阳东站快速路已通车。
3月20日,环线提速二期卧龙大道高架桥开始进行为期五天的桥梁荷载试验,这将为通车提供科学依据。今年以来,环线提速改造二期工程各标段铆足干劲,全力冲刺全线通车的目标。
环线提速改造工程全线通车后,中心城区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从市区任何一个地方出发,10分钟可上快速路,30分钟可到达高铁站或机场,襄阳快速路网基本建成,城市交通将全面迈入“双环”快速化时代。
一场暴雨考验一座城市。曾几何时,每逢下雨,城区多处地势低洼路段严重积水,铁路涵洞更是积水“重灾区”。然而,在近两年多次连续强降雨中,中心城区主要街道、涵洞和小区均未出现严重积水,也未影响交通,市民纷纷为排水防涝工作点赞。
“往年不下雨一坑水,下雨全是水,人根本走不成,污水还会倒灌进院子。自从改造下水管道后,下雨天再没有积水,也不用蹚着水走路了。”家住襄城向阳路的张大妈提起政府改造排水管道的事,连连称赞。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市住建部门集中精力建成一批排涝泵站和排水主通道,改造渍涝点200余处,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内涝得到缓解,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海绵城市建设一直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去年,经过激烈角逐,襄阳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目前,我市正在有序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全面补齐老城区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打造成为汉江流域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未来,我市将树牢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持续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工程化、项目化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