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乌鲁木齐城市 > 正文

建设“会呼吸”的城市绿洲

日期:2024/3/29 12:45:3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12-12

本报记者?王瑾?冯晓萌

通?讯?员?杨扬

“新疆人看到水就兴奋得不行。”这是记者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采访期间反复听到的一句话。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年均降雨量仅307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2021年6月,乌鲁木齐市入围全国第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干旱城市应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乌鲁木齐市明确了“聚焦雨雪水导致的城市水安全问题,以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重点,系统推进河流廊道生态修复和长效机制建立”的建设思路,打造“西北绿洲”海绵城市典范。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已收到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9亿元,示范期内重点建设项目共75项,计划总投资47.6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1.14亿元。

再生水

缺水是乌鲁木齐市面临的一大难题。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再生水进入了乌鲁木齐市工程建设者的视野。

十七户湿地公园是再生水水源工程所在地,占地72.44公顷。公园内,绿树成荫,野花竞相开放。深入公园腹地,记者看到了一个大“池塘”。

“这个叫作出水稳定塘,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乌鲁木齐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饶丘慧对记者说。

据介绍,乌鲁木齐市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近400米,污水处理厂大多建在城市北部。为了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运送至十七户湿地公园,乌鲁木齐市开展了再生水扬水工程建设,通过新建4级增压泵站,将尾水送至十七户湿地公园的配水池,尾水在此进一步净化后便形成了再生水。

“十七户湿地公园以水质净化功能为支撑,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将净化水输送至城区主要水系,实现再生水进城的目标。”饶丘慧告诉记者,乌鲁木齐市通过建设十七户湿地绿化灌溉中水管线,解决了城区公共绿地以及市政道路绿化灌溉问题,同时,再生水置换市政水,不仅提高了再生水利用率,还优化了水资源配置。目前乌鲁木齐市全年再生水利用总量达到1.21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超过40,仅乌鲁木齐市再生水扬水工程每年可置换3200万立方米洁净水。

“为了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我们正在制定相关条例,要求全市公园、绿地的绿化灌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刘景月对记者说。

留住水

如何将雨雪水留住也是一大难题。

“对于乌鲁木齐市来说,雨雪水就是资源,目前雨雪水利用项目已经在部分公园和居民小区开展,通过对降雪分散堆放,使其自然消融下渗回补地下水。”刘景月介绍说。

体育公园改造项目是乌鲁木齐市雨雪水利用的有益尝试。这座占地面积将近5.5万平方米的公园隐藏在一片居民区之中,是附近居民健身、纳凉的好去处。在暑期旅游高峰期间,这座公园的日均客流量达到2万人次。

2022年,天山区政府对体育公园内路网系统、活动场地、绿地等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提升。由于体育公园为周边地块及道路范围内的最低点,天山区政府就结合地形坡度布置了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将周边部分地块雨水径流汇流至下凹式绿地蓄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峰值。

项目设计负责人杨成刚指着公园里蓝红相间的路面告诉记者,这种路面使用的材料叫作彩色透水混凝土,能够增加雨水渗透率。雨水会迅速下渗到土壤中,路面不会产生积水。“我们曾经测试过,目前铺设的透水路面至少能承受中等程度的降雨量。”杨成刚说。

据介绍,体育公园里的绿地均为下沉式绿地,增加了雨水汇水区域。同时,公园里还建有一个蓄水池,一方面,可以加强雨雪水的消纳和调蓄,在干旱时,蓄水池中的水可以用于公园内的草地浇灌;另一方面,蓄水池的存在也给公园增添了一处水景。

“在乌鲁木齐市,有水的地方很少。而这个公园就有水,所以我常常跟小伙伴儿在这里打水漂玩。”今年10岁的附近居民马毅辰笑着对记者说。

据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孙亮介绍,体育公园海绵城市专项改造总投资为1007万元,形成透水铺装面积5289平方米,下凹绿地面积12809平方米。

乌鲁木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紫云台小区是该市雨雪水利用的又一实践。

小区的总体建设思路与体育公园类似,通过铺设透水路面、下沉绿地等方式,增加了雨水渗透率和汇水面积,并将水汇集在蓄水池中,满足绿地养护的用水需求。“小区里的绿地每年有半年左右需要人工浇灌,通过铺设透水路面,有两三个月可以不使用自来水灌溉,每个月能节省水费17万元左右。”该集团项目经理陈晓东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紫云台小区建设过程中,乌鲁木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财政奖补资金。乌鲁木齐市通过这种形式让开发商秉持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采用雨雪水“渗、净、用”技术措施,探索雨雪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雨雪水利用建成区已经实现雨雪水资源化利用量300万吨/年,可渗透地面面积占比从37.4提升到44。”刘景月对记者说。

用好水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来到了水磨河滨水景观带。漫步在水磨河岸边,记者看到,河水中沙葱长势喜人,几只野鸭子在水中嬉戏,河岸两侧的白榆、柳树、白蜡挺拔高耸、郁郁葱葱,为这条景观带平添了一份静谧。

据了解,水磨河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母亲河,自南向北贯穿整个水磨沟区,是一条岩石裂隙涌泉河,也是乌鲁木齐市唯一一条四季常流河。几年前,这里还是棚户区,彼时的水磨河还只是一条8米宽的“臭水沟”。

2019年初,乌鲁木齐市开始对9.6公里的河道进行景观改造,项目总投资1.53亿元。乌鲁木齐市通过拓宽水面,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岸线,改善城市水生态等举措,提升了河道的“颜值”。

改造后的水磨河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几年前刚搬来的时候环境还没有这么好,经过近几年的改造,环境越来越美了,让人感觉很舒适,像天然氧吧,我很喜欢到这里来散步、拍照,而且在乌鲁木齐有这么大面积水面的公园非常少。”住在附近小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

据孙亮介绍,目前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项目建成后,河道宽度由8米拓宽至12—80米,水面面积由目前的117亩拓展至195亩,绿地面积将达到1168亩,形成自然与城市共生、历史与文化交融、绿色与健康引领的城市滨水公共绿色空间。“水磨河景观带海绵化建设与水磨沟风景区、水磨河水源地保护区、清泉山等共同构建了乌市的绿色屏障,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缓解了周边区域洪涝风险,保障了城市水安全。”孙亮对记者说。

两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让乌鲁木齐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体制机制。

乌鲁木齐市财政局局长郭洪耀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制度先行。乌鲁木齐市为此颁布实施了《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完成了《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规划技术导则,出台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12项政策文件,基本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全流程保障制度及技术体系。

逐绿前行,实干争先。乌鲁木齐市的“绿色”底色还在延伸。乌鲁木齐市财政局副局长黎忠表示,乌鲁木齐市在高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不断健全海绵城市建设长效机制,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