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成都城市 > 正文

成都:以公园城市之名探可持续发展之路

日期:2024/3/19 14:12:17 浏览:

生活方式、现代能源、充分就业、可持续工业化、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等具体目标,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念、做法和成果,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思路,也为证明、展示和推广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样本。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公园城市这幅美丽画卷在成都徐徐展开。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走进这幅画卷,感受它的无限魅力。

看空间结构——成都鲜明提出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聚力提高城市核心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全面优化城市空间人口、产业布局,推动超大城市瘦身健体。在空间的构建中,成都将“绿色”植入其中,建成天府绿道超5100公里。

看产业结构——成都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等重点产业。2022年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2500亿元,同比增长21,位居全国第4。

看交通结构——成都统筹推进“轨道 公交 慢行”融合发展,全市地铁站50米范围公交站配置比例达到91。2022年,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由65提升到69。

看能源结构——成都坚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1年全市清洁能源占比64.4,非化石能源占比45.9,分别比全国高38.9个百分点和29.3个百分点。

不同角度的感受汇聚成一个总体感知:成都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人、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实现了由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由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由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跃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两大论坛开幕的当下,成都正按照《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指引前行。“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我们借助论坛的召开,再一次向全球借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新路径、新实践、新未来。看城市能级提升。自2021年12月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来,成都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重构新形势下成都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聚焦实现城市战略目标、支撑城市核心功能、构筑产业比较竞争优势,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趋势,不久前,成都完成了对产业建圈强链的新一轮优化调整。

在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看来,优化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为成都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提高城市能级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看生态环境改善。在“五绿润城”行动中,成都将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天府绿道城市“绿脉”、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和锦江公园精品“绿轴”,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共生。

用数字说话。2023年,成都计划新建天府绿道800公里,新建“回家的路”社区绿道200条,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200处,计划新建各类公园(含口袋公园)68个,提升改造老公园40个。

看幸福城市建设。去年,成都获得“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幸福城市已成为成都的一个“金字招牌”。

这个招牌的“含金量”还将不断增加。今年在持续推进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同时,将新启动建设一批未来公园社区,重点在“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以及环城生态公园周边布局新点位、打造新场景。

在未来公园社区,人们打开的将是这样一幅令人憧憬的图景:公园形态与社区肌理相融、公园场景与群众生活相适、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相宜,诠释出幸福成都的应有之义。(文君/文 贾樊/图)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