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10-13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有一座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红色光芒,它就是佳木斯。这座城市被誉为“东北小延安”,背后蕴含着一段波澜壮阔意义非凡的历史。
抗战胜利的曙光初现,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
一时间,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八路军总政文工团、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新华广播电台、延安电影团等众多机构和600多位文化名人告别延安,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征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佳木斯。
这些来自延安的机构和人才,就像一粒粒革命的火种,在佳木斯这片黑土地上迅速播撒开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思想、丰富的文化和宝贵的革命经验,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佳木斯成为了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红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1945年11月中共合江省委在佳木斯成立,紧接着合江省政府也宣告诞生。佳木斯由此成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后方,肩负起了为前线提供坚实保障的重任。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佳木斯人民展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共有3.5万人奔赴东北前线主力部队,为保卫祖国、解放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在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方面全力以赴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多知名的军事院校、高等院校、文艺院团和新闻出版机构陆续迁到佳木斯,使得这里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分批迁到佳木斯后,划归东北大学并恢复办学。师生们积极创作,演出了秧歌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大批青年加入。他们用艺术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还诞生了许多经典的红色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就是在这里唱响,这首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展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精神。文化的繁荣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传承了延安精神让红色基因在佳木斯代代相传。
194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副书记陈云到合江省检查工作。当他看到佳木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感受到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接触到众多来自延安的文化和教育团体以及各方面文化名人时,不禁感慨地说道:“佳木斯成了东北的延安了”。从此“东北小延安”的美誉就在东北解放区广泛传播开来。
佳木斯,这座承载着光荣历史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了东北革命的象征。它不仅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传承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东北小延安”的红色光芒将继续闪耀,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康石
2025.10.12
作者简介: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决战黎明》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