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1-20
??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铁岭经济承压前行,振兴发展持续稳固向好态势。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铁岭市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集中精力攻克难点、消除痛点、打通堵点,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预期不断向好,干部群众斗志昂扬、奋勇争先。
??在2024年年底举行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铁岭市进一步明晰“项目为王、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的振兴发展理念思路,提出了“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环境立市”的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符合铁岭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直指发展痛点,极大提振了铁岭全市上下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的信心。
??一条协同发展的“近路”
??2024年9月,沈阳首家加氢站投入运营,华晨宝马成为首个用户。这一消息标志着沈阳在绿色能源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华晨宝马成为国内首家使用绿氢燃料卡车进行物流运输的汽车主机厂。
??这一消息就像亚马孙热带雨林中那只扇动了几下翅膀的蝴蝶,在铁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众所周知,蝴蝶效应发生的前提是同一个动力系统。铁岭新能源产业相关从业者之所以认为沈阳在新能源产业上的突破与自己的城市有关,主要是在过去的两年,铁岭市做成了一些与新能源产业有关的事。特别是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成功制取出我省的第一罐绿氢,这不仅让铁岭在绿电消纳上率先实现抢点布局,还让铁岭以绿氢产品为桥梁不断拓展与沈阳的合作。
??从全力打造“沈铁工业走廊”,到积极推进“沈铁同城化”,铁岭为了“吃”沈阳,这些年就没有停止过努力。这一次,信心最足。
??2024年12月27日召开的铁岭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铁岭市提出“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热议这一发展战略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铁岭工业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也异口同声地提出要主动拥抱沈阳,积极融入沈阳的优势产业集群。
??铁岭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传统农业型和资源型经济,甚至可以说,铁岭至今还站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的门槛上。为了摆脱靠天吃饭,过多依赖资源产业的现状,必须坚定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在铁岭市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即全面用好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和全省产业分工调整中抢点布局,在区域经济优化中抢先定位,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厚积薄发、实现跨越。
??铁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与沈阳协同发展是一条“近路”。
??按照省委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部署,铁岭市将自身定位为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确定七大产业主动与沈阳协同发展。2024年,铁岭市组织国投生物、陆平机器、际华专用车等企业与都市圈头部企业累计开展产需对接活动34次,推动企业新增订单4.1亿元。围绕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等产业,在多个层面与沈阳市开展对接。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铁岭市充分释放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的示范作用,围绕绿电消纳、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点布局,其中作为标志项目的华电调兵山风电制氢耦合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顺利通过总部投资审核,昌图融科科技有限公司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加速建设。
??抓住关键,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铁岭市提出,要坚持“工业强市”,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围绕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深化产需对接、产销对接,促进铁岭企业与沈阳都市圈头部企业产业协同,加快“8 2”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企业梯度培育,不断扩大优质中小企业规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更高层级的隐形冠军。抓好数字化赋能,推进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积极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抓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离网制氢、制氨醇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培育风电、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链。
??一方豁然贯通的集聚区
??连接铁岭新老城区的道路有很多条,有的宽阔笔直,有的景色宜人,如果要赶时间,还可以走高速公路。但对很多两边跑的市民来说,无论走哪一条路,在这10公里的行程中随时可能触动心弦。
??住在银州区的市民,多半会生发出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曾经是中心城区,曾经是铁岭市的行政中心,如今被称为“老区”,与处处散发着新意的凡河新区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已经搬到凡河新区的市民来说,由于配套并不那么完善,熟人也不那么多,免不了会怀念居住在银州区的日子,尤其怀念那座被大多数铁岭人视作母亲山的龙首山。
??有了这些心结,这条条通畅的大道反而拉长了新区与老区的距离。直到“两湖两河”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概念提出来,铁岭人才找回了方位感。
??无论是从银州区穿城而过的柴河、作为新城区地标的凡河和如意湖,还是位于新老城区之间的莲花湖,都是铁岭人熟悉的风景。过去十几年,围绕这些优越的自然资源,银州区和铁岭县都动了不少脑筋,但景区景点各自为战、旅游目的地属性不强、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没能破解。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铁岭市不仅提出“文旅兴市”的发展战略,还创造性地提出“两湖两河”的概念,把推动银州区、凡河新区“两湖两河”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这样的发展思路清晰具体,符合铁岭实际,直指目的地属性、品牌影响力等现实问题,又顺应当前文旅市场的新趋势,让人豁然开朗。会场上,与会代表围绕“两湖两河”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会场外,围绕“两湖两河”设计的柴河大桥冰雪大世界、如意湖冰雪大世界、七里屯冰雪嘉年华、印象凡河露营地等玩冰戏雪项目都加速推进,铁岭大戏院、铁岭记忆演艺文化步行街等快乐体验项目也顺势升级。
??铁岭市明确,强力推进“文旅兴市”战略,坚持“快乐文化”城市品牌和“吃住行游娱购”全产业链发展,顺应新趋势、把握新特点,以更大战略定力抓文旅、兴文旅,把握全域化趋势,整合全市文旅资源叫响大品牌;把握融合化趋势,强化农文商旅协同形成大产业;把握数字化趋势,用好电商直播矩阵打造大平台;把握个性化趋势,创造特色需求和“流量密码”开辟大市场,加快建设“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铁岭全面振兴助力赋能。
??2025年,铁岭市将重点推动银州区、凡河新区“两湖两河”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加快打造快乐文化IP核心景区,推进城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加强与沈阳都市圈城市文旅宣传推广和产业联盟合作,联动沈阳都市圈文旅一体化发展。办好半程马拉松、徒步、体育舞蹈等赛事,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一艘重新出发的“大船”
??蓝色的挡板一块接一块地固定,直至将“大船”团团围住。随后“大船”即将重新开业的消息就在铁岭疯传,相互转告时,人们毫不掩饰内心中的那股兴奋劲儿。
??“大船”位于铁岭凡河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后身,天水河右岸,因主建筑酷似一艘大船而得名。作为名噪一时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停业前这里是铁岭人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社交的首选场所,是铁岭的商业地标。过去几年里“大船”重启的消息不断,但围上挡板开始施工却是第一回。
??一艘重新出发的“大船”也许是个案,但在一个时间段内各类好消息接踵而至,呈现出来的就是铁岭发展环境向好的喜人态势。
??在2024年岁末,寿光果蔬贸易城盘活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作为重点民生项目的铁岭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公建民营的铁岭市综合性老年人养护中心正式开业,铁岭交运集团新采购的100台纯电动公交车陆续上线运营。
??好消息的背后,是发展环境的全面提升,发展活力的加速释放。
??2024年,铁岭市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实施意见,部署推进326项改革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立铁岭瀚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构建市属企业集团“1 1 4”新格局,铁岭大船、金峰小镇等重点资产加速盘活。全省首个都市圈跨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落户铁岭,200项都市圈“跨域通办”事项上线运行。新上线“免申即享”改革政策16条,“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被省政府确定为“揭榜挂帅”改革攻坚任务。
??这些向上向好的变化,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也激发起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2025年,铁岭市把优化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坚持“环境立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以优质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综合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快“一网通办”等平台建设,大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提升“双进双促”“12345”等为企服务平台效能,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改到位、不反弹。分级分类分区域补齐生态环境领域短板,高效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优化“管委会 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激发开发区(园区)活力。全面推行市属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事业单位设置,调动干部积极性,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