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鹤岗城市 > 正文

为什么选择鹤岗,为什么非要买房?

日期:2025/3/13 22:47:28 浏览:

13号线地铁站,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回龙观变回空城。人们的行程和活动很有规律,但这里的居住有些缺少生活气息,也很乏味,就像大家讲的那样,它敦促人们更好地投入再生产,反而让人们没时间去思考生活本身的意义。不过很多地方都在复制这种大型居住区的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在城市的一种居住样本了。

徐鲁青:这么看来,鹤岗反而是让居住成为居住的地方?我住在这个房子里不是为了更好地去打工,我就是为了更好地住着。

04居住环境如何影响一个人

董子琪:居住在老破小里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对未来的预期吗?

潘文捷:太影响了。我住过两个老破小,第一个是在北京海淀区的紫竹桥,那个老破小在一楼,下水道是堵的,厨房是不能用的,楼上还经常往下滴水,它是一个售价一千多万的房子,但它的居住环境是如此恶劣,我们这种小镇女孩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6楼,没有楼上往楼下滴水的现象了,但它漏雨,已经漏了一个夏天了,整个房子半壁江山都是黄的。我去找物业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小区社群连接感是怎么形成的,就是通过批评物业形成的。甚至大家在路上遇到还会说:诶,你今天diss物业了吗?“

物业告诉我,这个小区的房子原本是单位住宿楼,而单位住宿楼又分普通职工住宿楼和领导住宿楼,领导住宿楼每两三年就会有人去做防护工作,所以从来不漏雨,普通职工楼就没有人防护,几十年过去就变成现在的“脆皮”了,当时我非常震惊,同一个小区里面还能差别这么大。所以,居住条件真的太影响人的心理和对未来的预期了。

我以前玩过《模拟人生》,在那个游戏里如果你住的是大房子,一切都很正常,但如果你买的是小房子小床的话,床下面会有怪物跑出来,房子里时不时会有蟑螂跑出来吓你一跳,或者是水管漏了让你去修等等,这些突发状况都很耗你的精力。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会有人住这种房子?”,后来发现那个人就是我。

我之前我还看过一本封建迷信的书,它很会把居住环境的恶劣包装成另一个样子,它是这样安慰我的:如果一个房子很大但是住的人很少,那么气是不好的;如果一个房子很小但是住的人很多,说明这个家里人气很旺,这个气就是好的。所以我现在也会为我的生存状态辩解了:有水就是有财,我家天天漏雨就是天上掉钱给我。我现在就用这种迷信来自我安慰......

丁欣雨:我在香港地区读书的时候租过房,居住体验也不是很好。当时房间里只有一张床,我给自己买了一套便携、可拉伸的桌椅来学习,但是除去床以后的空间太狭窄,桌椅摆放得也很局促,把自己塞到座位上,身体就几乎不能动弹。坐久了腰会很痛,痛的话就想回床上看书,回床上看书又会犯困,所以就导致了一个死循环。这个房间还是在一栋看起来年久失修的大厦里,台风天和回南天墙壁都会渗水,也会出现很多蚂蚁,因为隔壁室友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就跟房东反馈这件事,他说“那可能是因为蚂蚁比较喜欢你”。房子离学校通勤也有一段距离,不想浪费时间就要忍受房间里的压抑生活,总的来说是怎么样都不太好的状态。

另一个比较戏剧极端的例子是《维多利亚一号》,它是一部讲在香港买房的恐怖片。电影开头有介绍相关背景:据2007年调查,香港市民每月平均收入10,100港币,但低于平均收入的市民占总人口24。香港回归后的10年间,市民平均收入只增加了1,但是仅2007年整体楼价就上升了15。当时一个600英尺(约55平方米)的单位售价高达700多万港元,部分拥有海景的单位每英尺价钱可能会到3万港币,接着影片说“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就必须变得比它更疯狂”。

《维多利亚一号》海报

电影中女主角为了买下心属已久的房子,决定在意向单位的大楼里制造凶杀案,这样自己无力购买的房子就会变成降价出售的凶宅。至于为什么对房子有这么深的执念,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她小时候一家好几口挤在一个唐楼的小房间里生活,由于政府、地产商和黑社会勾结,她曾被逼迫搬迁。因为小时候住得很憋屈,家人又一直告诉她以后要过上不一样的人生,她就不惜任何代价也想拥有一套房。她在成长过程中忍受的压抑和屈辱,在电影里呈现为日后的暴力奇观。

董子琪:前两天在看《香港公屋》,作者从小就在公屋里面长大,里面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小的时候住在井字形的公屋里,那些楼只能用数字标识或是颜色标识,很多小孩喜欢在里面玩捉迷藏,但那也是方便某些人自杀的地方。他小时候听到有人自杀都会很平静,只会问“是不是我们这一井”。居住环境对于人的感知有一种无形的塑造的作用。

王鹏凯:我之前读段义孚写的《恐惧景观》,其中一章讲的就是城市里面的恐惧。他说,城市经常看上去像是一个让人恐惧的地方,原本建造城市是为了矫正自然界当中明显的混沌和混乱,但最终城市却变成了一个让人迷失的物质环境,因为在这个环境里面,廉价公屋可能会突然倒塌,可能会爆发火灾、发生交通混乱,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包括前面提到在公屋里面随时可能会有人自杀,我感觉这其实也是一种恐惧景观的表现。

《恐惧景观》

[美]段义孚著徐文宁译

译林出版社2023-9

段义孚提到,恐惧景观有许多表现形式。第一个表现是噪声,自然中的噪声(如瀑布声或虫鸣等)容易让人接受,但城市里的噪声是一种刺耳的嘈杂,或者说是一种听觉上的混乱,只有越待越久的人才会习惯容忍城市的噪声。这就折射了某种不平等,因为更多是穷人而非中上阶层的人在忍受城市噪声的折磨,尤其在大城市里,那些有钱人可能会住在绿化好、更安静的小区。

由此可以联想到那些去类似于鹤岗这样的地方生活的人,他们原本在大城市是低阶层的人,生存环境相对“危险”,可能会忍受更多的噪音,可能会面临更多可能随时出现的房屋状况,但他们如果选择到鹤岗这样的地方买一个自己的房子,花一些钱去装修,反而能够享受到相对“安全”的居住条件,实现自己在大城市体验不到的居住体验和状态。

徐鲁青:今年我在上影节看到一部电影,它叫《一间自己的浴室》,那个浴室其实就是厕所。影片讲的是女主角平时和丈夫住在一起,她不想让他发现自己在写作,所以就在厕所里写,后来她将自己整个生活都搬到厕所里面,包括睡觉,那间浴室是她自己的专属空间。

我是完完全全可以理解大家通过买房获得安全感这件事的,因为租房就是会给人一种很临时的感觉。最近有一本书叫《过渡劳动》,书中说很多人在失业大潮下选择去送外卖过渡,但最终送外卖变成了一份做很久的工作,甚至是永远的工作,我觉得租房就是一个过渡变永远的状态。

《一间自己的浴室》电影海报

董子琪:是。但其实人生在天地间,本来不就是像旅客一样,没有必要把这个事看得这么悲观。我觉得刚刚讨论的这个点很有意义,从漏雨的房子到属于自己的一间浴室,有的时候你就是要在两件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当中不得不选择一个。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吉林市交通运输局03-17

    来源时间为:2025-3-141.城市客运企业“两类人员”考试报名工作在《吉林地区城市客运企业“两类人员”考务群》内以接龙的形式完成。每个企业仅限一名同志扫码进……

  • 首都之窗03-17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东部,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有672个社区、117个村,常住人口344.6万人(……

  • 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鹤城”百年风雨的守望者03-17

    来源时间为:2024-07-16伴随第一座欧亚大陆桥的架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现代气象事业正式发端,并拉开了“扎根寒地、拓荒塞外、北国观天、润泽黑土”的百年历史……

  • 看内蒙古东部5盟市怎么干?看内蒙古东部5盟市怎么干?03-17

    来源时间为:2025-02-25在锡林郭勒盟举行的草原那达慕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热情参与。游客在扎兰屯市欣赏杜鹃花。在呼伦贝尔市举行的冰雪那达慕吸引市民游客……

  • 鞍山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03-17

    来源时间为:2024-04-28“小小千山,把我拿下!”沈阳大学生赵晨汐上个周末和闺蜜一起挑战了千山,在“鹦鹉洞”和山下的温泉,两个小美女留下了合影。这不是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