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主动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80件、政协提案223件。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财会监督和社会监督,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湘西州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获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先进集体。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综合性和业务性督检考事项分别压减46.9、81.1。州政府办公楼平稳有序启用。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拥军优抚工作持续加强,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以“脱贫不忘党恩,家富不忘报国”为主题的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听党指挥、服务人民,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统计、税务、机关事务、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供销、烟草、农机、农科、移民、保险、住房公积金、地震、气象、水文、档案、史志、驻外联络、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侨联、残联、贸促会、计生协、社科联、红十字会、外事、老科协、老龄委、关工委、慈善总会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攻坚克难、顶压前行,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酒业矿业下滑、有效投资不足、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房地产市场不振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不及预期。二是产业支撑仍然不足。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不优、园区质效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财政运行持续承压。财政支出对上依赖度高,基层“三保”等刚性支出大,铜吉铁路、大兴寨水库等重点项目资金配套任务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营商环境不够优。行政执法不够规范,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主动性需进一步增强。五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抓经济工作办法不多、底气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年工作目标任务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将持续发挥作用,省委、省政府将从多方面给予我州倾斜支持。随着国省多重叠加政策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加快恢复,市场消费加快回升,我州发展动力和经济活力将不断增强。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心,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八个再深化再提升”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七大攻坚”,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做好产业发展提质、招商引资增效、作风建设深化“三项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稳住楼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省定任务。
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把扩大需求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存量和增量政策,更好激发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是以消费提振释放需求。全面落实“两新”加力扩围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激活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大宗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电子产品消费、文娱旅游服务型消费。围绕汽车销售、石油及制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精心组织贯穿全年、覆盖城乡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活城镇消费动能,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加强商业体系和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建设,抓好商贸经营主体入规入统,继续加大成品油市场“打非治违”工作。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低空经济,多方位强化消费品场景创建,让消费这把“火”越烧越旺。二是以投资增效扩大需求。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施139个州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1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铜吉铁路、大兴寨水库等一批重点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桑龙高速建成通车。全力推进永吉高速团结互通、长吉高速武溪段收费口改扩建、G352吉首乾州至凤凰腊尔山公路、S318古丈县城至岩头寨、湘西高新区高铁新城连接线、龙山通用机场、沅水鱼潭航电枢纽工程、武水和酉水大型灌区、保靖竹子坪水库、凤凰栗坳水库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紧推进黔吉铁路、辰溪至凤凰高速、凤凰古城防洪工程、泸溪天然气长输管道等一批前期项目。深入推进“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加强秀吉益铁路、恩施至吉首铁路、沅陵至酉阳高速、吉首铁路物流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论证申报,以项目之进支撑经济之稳。加快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省预算内等项目实施进度,加大资金拨付支用和争取力度,着力解决一方面“钱不够花”和另一方面“有钱花不出去”的矛盾。三是以融入国省战略激发需求。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怀化国际陆港开放通道,努力实现与国省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积极推进湘鄂渝黔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持续深化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用好比照享受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政策,抢抓省支持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协作机制机遇,加强与省内结对帮扶市和发达地区产业协作,探索通过共建“飞地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建立转出地和承接地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机制,争取承接落地一批产业项目,让转出地和承接地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链群思维兴产业,完善产业链群机制,用好州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持续抓好“1 5 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做好“融合”文章。深入实施“景区提质、文化赋能、主体培育、要素提升、品牌宣推、优化服务”行动,力争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支持里耶八面山、芙蓉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亿元。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利用,盘活存量闲置文旅资源,着力打造一批非遗工坊、非遗村镇街区和特色乡村博物馆,打通文保单位向旅游产品、民俗活动向演艺赛事的转化路径,积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好双5A旅游景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智慧旅游平台、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建设,办好第四届州旅发大会,加强与张家界、怀化等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品牌共创、营销共推,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整体效能。加强旅游产品创意设计,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构建四季皆游格局,让湘西旅游市场更加火爆。二是做好“增效”文章。全力争取并落实好省级层面出台支持湘酒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中国酒谷产区建设,支持酒鬼酒公司强化品牌建设,完成酒鬼酒生产三区二期建设,力争酒业产业链规模工业产值、主营收入增长8以上。加快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头部企业、链上企业招引,突出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加工和民族医药研发推广,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10万亩、链上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突出茶叶产业基地培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加快形成古丈、保靖、吉首为重点的优质茶叶产业带,做强做优“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湘西黄金茶”等茶叶品牌,做好莓茶的精深加工。稳定烟叶种植面积18万亩以上。大力推进柑橘、猕猴桃、油茶低改品改,提升百合精深加工能力,积极发展“订单蔬菜”、预制菜、“腊味制品系列”等特色食品,力争特色农业规上企业产值增长8以上。三是做好“转型”文章。推进锰锌钒铝矿产资源有序整合、集约开发和精深加工,加快大脑坡铅锌矿采选矿工程、宏源储能新材料、晓光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东方矿业、太丰冶炼、三立集团、轩华锌业等骨干企业达产增效,促进矿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锂电池、动力电池、铝基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争取嵌入国省产业发展链条。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上云、上平台企业新增1000家以上,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2以上。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改革攻坚。围绕省定2项改革试点和州定12项自主改革事项,全面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剥离社会事务、岗位聘用制、绩效薪酬制、市场化建设运营等工作,为园区瘦身健体、放权赋能。推动体教深度融合改革,探索完善体教协调发展、协同育人的湘西路径,争创全国体教融合示范区。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0家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5家以上。全面落实省支持吉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若干措施,着力把吉首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我州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继续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力争在锰锌钒铝、白酒、中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突破。积极参与省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机制,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推动吉首大学秦简研究院尽快挂牌运行,抓好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改造提质和老司城数字化建设,让丰富的文化资源活态转化,精美呈现。三是提升开放水平。建立健全高质量招商长效机制,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创新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新模式,用好招商图谱、数据库、目标企业清单,组织开展系列招商行动,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新投资项目10个以上,省外境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积极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