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10
———2024年1月10日在石嘴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市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发展和民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长5.1、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8.1。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重要政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审计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全区首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地方性法规,高质量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6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02件,被自治区列为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坚持把实干担当贯穿始终,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驰而不息转作风、强执行、抓落实,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二)精准施策稳增长,经济发展回升向好。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和压力,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展定力,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稳增长政策措施,精准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减税降费、退税缓税15.3亿元,市场主体达7.6万户,同比增长5.1。实施各类项目339个,谋划近13年的黄公铁路至惠农专用线项目获批建设,全区首个煤层气探采项目实现收集利用,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87.8。争取政策资金获得重大突破,将停滞10年之久的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配套政策资金争取到位,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15亿元。举办腾讯音乐节、“遇见石嘴山·爱上一座城”大一新生研游实践等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200余场次,游客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54、21。
(三)持之以恒抓转型,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争取自治区出台支持方案,配套制定推进落实方案,建立先行区建设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深化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实体化运行中南大学石嘴山技术转移中心,集中开放专利15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65人,首台超大型采煤输送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D投入总量、强度均位居全区前列,平罗县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区建设名单。润阳硅材料等31个项目建成投产,冠能高分子材料等35个项目加快建设,嘉峰化工、天地奔牛2家企业获评全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5,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平安农机”示范市。5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红柱子街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山水相映·诗意乡村休闲度假游”等3条线路入选国家文旅部主题精品线路,工业(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得国家通报表扬的城市,大武口区被纳入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惠农采煤沉陷区转型经验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现场会上交流推广。
(四)严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及时跟进整改自治区“四防”督查反馈问题,城镇燃气“三件套”实现应装尽装,经开区、平罗工业园区化工集中区通过国务院安全风险降级复核评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12.5。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八大工程”,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年度政府债务化解任务全面完成,重点企业债务风险稳妥处置,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电信、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遏制。全市四级“一站式”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市医调委获评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两项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推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中央验收,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五)坚持不懈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坚决打好生态环保“九大战”,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0万亩,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面积7.9万亩。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在世界地球日主场作经验交流,并入选国家首批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2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煤炭集中区等重点区域面貌明显改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评全区优秀等次,提前超额完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重点入黄排水沟典农河下段(第三排水沟)水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加快实施,黄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保持Ⅱ类,成功举办水与可持续发展(平罗)论坛,水环境智能监管平台获选全国生态环境创新应用示范案例。“无废城市”加快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4,乌玛高速石嘴山段大宗工业固废道路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获评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经开区、平罗工业园区获批自治区“绿电园区”试点,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创建比例位居全区第一。
(六)统筹协调促融合,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实施,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6.5万平方米、背街小巷27条,建成小微公园11座,整治城市易涝点12个,新增停车泊位3191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改造提升国省干道50公里,国道110线跨北武当河大桥建成通车,惠农区煤炭路整治提升成效明显,姚沙公路(京藏高速姚伏出口-沙湖景区大门段)两侧新装路灯364盏,沙湖大道亮灯率达到100。完成大武口汽车站搬迁,开通运行石银城际公交,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域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85公里,新增农村集污管网40公里。高标准推进星海镇等5个重点小城镇、东永固村等6个美丽宜居村庄和灵沙村等10个“中心村”建设,银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渠桥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七)蹄疾步稳抓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远程视频“云”勘验“云”评审等8项工作在全区推广,“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获评全区“好”等次。“六权”改革持续深化,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万余亩,实现全区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获优秀等次,林长制工作被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巩固提升,“两非两资”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全面铺开。乌玛高速加快建设,包银高铁石嘴山段全线铺轨完成,惠农南站、石嘴山南站、沙湖站3座站房全新亮相,“东部沿海—宁蒙地区(石嘴山)—中阿国家”公铁海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国家级示范工程,新培育出口企业22家,进出口总额居全区前列。
(八)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2.5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打通了建设街“断头路”,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6。“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成效明显,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发放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待遇77.6亿元,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高龄津贴一体化等额补助。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组建10个集团化办学共同体,星海中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稳中有进,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办学,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开工建设。百名医学专家石嘴山行活动深受好评,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获评三级甲等医院,市中医院获评三级乙等医院,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受到国家爱卫办通报表扬。荣军优抚医院交付使用,颐享养老中心、老年大学完成建设,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创新开展首届宁夏城市文学论坛暨文学名家石嘴山行活动,与北京电影学院开展战略合作,“石嘴山故事”3000余次登上央视等中央主流媒体。成功举办铁人三项赛等40余项体育赛事,平罗足球俱乐部荣获全国五人制足球赛男子联赛冠军、女子锦标赛亚军。黄渠桥等4个村镇获评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龙泉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加快建设,南街街道等16个单位获评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宗教治理扎实有效,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
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不断加强,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供销、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消防救援、统计调查、邮政通信、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产业转型升级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我们从最困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努力,克难奋进、逆势前行,虽然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未达预期,但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现实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较好结果。成之惟艰、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石中央和区属单位、驻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石嘴山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市场需求仍显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转型发展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绿色低碳发展压力较大;本质安全水平还需提升,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厚望。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奋斗姿态勇毅前行,以昂扬斗志争先进位,努力在新的一年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把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纲”和“魂”,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