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城市网 > 马鞍山城市 > 正文

城乡“相拥”,马鞍山这样更“新”!

日期:2024/11/29 13:07:34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7-11

城乡“相拥”,马鞍山这样更“新”!2024-07-1108:31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

七月的马鞍山,绿色肆意泼洒,活力蓬勃竞发。

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市场繁荣,建设改造如火如荼;乡村中,田舍错落,阡陌交通,产业兴旺,广袤沃野物阜民丰。

城与乡,各美其美、和谐相融,绘就出一幅互动共融、携手前行的喜人图景。

▲马鞍山乡村资料图

乍一看,这是城市颜值、品质和能级蓄势跃升的鲜活写照;细琢磨,这恰是马鞍山以发展出题目、以改革做文章,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马鞍山始终锚定新发展定位,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走协调发展之路、攻城乡融合之坚、寻“两全其美”之法,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乡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正踏步而来!

“多”与“一”的整合

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

马鞍山,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毗邻南京、合肥,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空间区位、资源禀赋是其独一无二的优势。

马鞍山市因钢而设、因钢而兴。工业之城快速扩张,城市功能品质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却成为横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阻碍。

短板和弱项所在,亦是潜力和空间所在。

马鞍山跳出城市看城市,立足全省谋发展,置身于长三角大坐标系下,以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运筹城市建设、谋划城市未来,吹响了“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和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号角,释放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强烈信号。

▲马鞍山城区航拍童祖鸣摄

时势造城,规划先行。

对接长三角、融入“都市圈”,马鞍山与南京签订《南京都市圈规划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宁马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等;

发布首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创新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相继完成海绵城市、电网等专项规划;

......

一个个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规划的诞生,为城市扩能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

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还要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些、谋划得更深一层。

马鞍山落实“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着力构建“三级三类”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领城市跃上更高发展层级。

2024年,《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成为马鞍山首部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

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构建“两脉四区四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宏图入怀、时开新境,今日的马鞍山,城市发展蓝图豁然开朗。

跨过山

宁马城际铁路、巢马高铁建设有序推进,宁马高速“四改八”马鞍山段建成通车,宁和高速、沪武高速博望互通等不断延展,主城区“十七横十四纵”主干路网纵横密布,“四好农村路”铺满乡间......以路破“局”,全面拉开城市框架。

越过水

和县、博望区下起宁马毗邻合作“先手棋”,含山县当起融入合肥都市圈的“桥头堡”;含山褒禅山、和县鸡笼山、当涂大青山和江心洲等7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加快建设......互融并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宁马高速“四改八”项目资料图

科学的城市规划赋予城市成长的智慧,创新、融入、整合、行动......一系列的韬略在这片热土上铺展开来。

“新”与“旧”的转换

解锁城市建设新模式

华灯初上,城市中央,“创客 ”文创园里人潮涌动。

上百家色彩斑斓、文艺范儿十足的特色摊位摆放有序,叫卖声此起彼伏,欢笑声阵阵入耳,背后的红砖瓦房流光溢彩,复古的工业涂鸦个性十足。“老矿院”变身文创园,一砖一瓦留住城市记忆,一店一铺点亮创意未来。

“老”与“新”之间,毫无疑问,马鞍山城市发展的方式已发生转变。

随着城市大拆大建、向外无限扩张的“脚步”放缓,城市发展正逐渐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并重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已成为加快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马鞍山创客 文化创意产业园资料图

更新什么?

2021年,一场以解决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的城市体检在马鞍山全面展开。

根据国家和省体检指标,结合工业城市、滨江城市等特点,新增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滨江岸线整治等个性化指标,马鞍山用88项指标体系,找出城市“病症”,城市更新有了方向。

怎么更新?

马鞍山亦有着自己的答案。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推进城市建设(POD),坚持公共服务先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谋求城市内涵式、经营性增长。

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分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老年食堂,在城市边角地“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垃圾中转站变身“共享型”城市综合驿站,“城市大脑”“智慧停车”相继运行......

尊重城市肌理、织补城市功能,推动精管善治、开启智慧模式,老城蝶变、有机生长。

提前增加道路密度、绿地覆盖,配套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公共空间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行紧凑型开发、小地块出让,秀山新区、阳湖片区等加速崛起,新城扩容、蓄势腾飞。

▲阳湖片区效果图

以工业邻里中心为导向推进园区建设(IOD),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

在马鞍山经开区

北区谋划高铁新城开发和明珠路高架建设,南区加快综合整治提升,产城融合的“大手笔”动作频频。

在宁马新型功能区

安徽美利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通过“汽车上顶、机器上楼”,将所需占地从600亩降至350亩,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马鞍山集成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能耗评价等改革,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释放园区空间,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工业邻里中心-邻里汇”两级服务设施体系,为企业、人才提供科研孵化、商务办公、生活配套等一体化公共服务空间,以宜居宜业好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

▲美利信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项目航拍资料图

以生态环境为导向推进片区建设(EOD),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努力塑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丽画卷。

系统实施79公里的长江岸线综合整治,薛家洼、杨树林、浮沙圩、零点公园等串珠成链,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相结合,建设完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46.4,城市“呼吸自如”;

向山地区创新“EPC 产业导入”模式,打通生态价值动能转换顺畅通道,入选全国首批EOD项目试点,“两山”理念落地生根。

▲薛家洼生态园唐焱摄

起笔以人为本,走笔城市更新,落笔宜居宜业,如今的马鞍山,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面转型,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美丽举目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2023年,马鞍山成功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城”与“乡”的交融

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繁华都市在左,美丽乡村在右。当镜头切换到乡村,同样举目如画。

鸡笼山下、半月湖旁,从甜蜜的瓜果盛宴到淡雅的满塘荷香,从宁静的山水风光到厚重的人文景观,独具魅力的凤台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消暑之旅。

而桃形李、辣椒酱等农产品,则顺着“网线”、跟着“物流”,从这里走上城里人的餐桌。

“城里人旅游进村,农产品销售入城,我们村民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凤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说。

▲和县凤台村秦祖泉摄

从“遥遥相望”到“双向奔赴”,城与乡的关系正在马鞍山被重新定义。

近年来,马鞍山坚持以改革为路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补齐农村短板,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为城乡融合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土地,沉睡的资源被唤醒。

2023年,马鞍山创新实施“五统五促”土地综合整治,探索解决农村土地布局散乱、利用方式粗放、耕种效率低下的综合路径。

五统五促

统筹村庄规划,促进小村融大村;

统筹水利建设,促进小圩并大圩;

统筹环境整治,促进废塘变活塘;

统筹灌区发展,促进弯渠改直渠;

统筹林耕发展,促进散林成片林。

其中,作为试点村庄,含山县昭关镇后圩村立足实际村情,推动全村12个村组拆迁整合,村庄拆迁复垦、补充耕地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正有序推进。

“对整理出来的土地,我们将鼓励大户公司化、规模化经营,发展水稻、龙虾综合种养产业,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后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超说。

▲含山县昭关镇后圩村图源含山县人民政府发布

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52条,村均建一所标准化卫生室,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实施“雁阵计划”,开展市级领导定点帮扶,优选经验丰富、熟悉“三农”的干部奔赴乡村振兴战场。

▲公交化改造后的农村客运班线图源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

村貌,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深入实施“三大革命”,持续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2023年改造提升农村户厕9459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村容村貌不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三治”结合,传承乡村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以“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新抓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休闲荷塘”“活力马场”等声名远扬。

▲马鞍山金色田园百亩荷塘资料图

产业,多点开花喜结硕果。

优质粮油、现代畜禽等重点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和县蔬菜、当涂水产、含山林果已成金字招牌,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变“好风景”为“好前景”,乡村民宿、休闲康养、亲子研学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旅游正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23年,马鞍山村均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突破9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670元、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农民的“钱袋子”愈发充实。

▲花山区濮塘镇航拍资料图

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从尽精微到致广大。

今日的马鞍山,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城与乡的边界已渐渐模糊,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正泼墨而成!

好文推荐:

原标题:《城乡“相拥”,马鞍山这样更“新”!》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浙江金华提出城市战略新定位浙江金华提出城市战略新定位11-29

    8月7日,浙江省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就规划最新情况向媒体进行通报。金华市资规局党委书记……

  • 2024年11月第3周最受欢迎城市排名11-29

    房天下11/2511:31*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经过历时一周的激烈角逐,2024年11月第3周最受欢迎城市排名新鲜出炉啦!本周北京不负众望以……

  • 城乡“相拥”,马鞍山这样更“新”!11-29

    来源时间为:2024-07-11城乡“相拥”,马鞍山这样更“新”!2024-07-1108:31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七月的马鞍山,绿色肆意泼洒,活力……

  • 淮北市创新“嵌入式”模式升级“幸福养老”11-29

    来源时间为:2024-03-04日前,由淮北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报送的《探索“嵌入式”养老新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入选“2023年度全省十大改革……

  • 近六成宁波市民享受5公里内幸福通勤领跑新一线11-29

    来源时间为:2024-09-19通勤时耗,事关人们在一座城市工作生活的幸福感。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百度地图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