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28
——2024年1月28日在绥化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陈立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实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优化“四个环境”发展思路,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6。
(一)现代化大农业稳步推进。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担当,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粮食产量达到237.04亿斤,增产6.0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产量全省第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3.83万亩,占全省17.1。生猪出栏639.34万头,占全省26.48,肉蛋奶产量居全省前列。统筹推进“四个农业”。举办寒地水稻种业研发创新大会。高标准建设北林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肇东、兰西被确定为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寒地黑土”品牌价值达到732.68亿元。“北林香米”“安达羊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称号,青冈被评为“全国鲜食玉米产业集群示范县”。兰西、绥棱、明水、庆安、望奎获评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青冈、望奎分别被评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土地托管服务扩面提质。定制农业面积突破百万亩。垦地合作深入推进,望奎、北林等地示范效应显著。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围绕建设“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计划。新签约项目122个,合同资金558.9亿元。北京阳泰、辽宁禾丰等80个项目成功落地。847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投资完成率109.9。博航染料、新和成维生素A4、龙王大豆食品等178个产业项目如期竣工。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70户,全省第三。召开了全市“政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大会。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80户,企业上云达到2100余家,数字化车间达到30个、智能工厂实现“零”的突破。市经开区创新发展中心投入使用。安达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县(市)。京粮、昊天、东禾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福成实业、东部节水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兰西榆林食品工业园顺利推进。全市出口增长31.6。天有为营业收入、出口、税金分别增长71.7、72.3和233,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规模全国最大。
(三)内需发展潜力持续释放。开展“约惠冰雪”“春服(福)秋收(寿)”等促消费活动,升级“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组织百企、优选百品、南下百城、签约百亿。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3800万元。我市被评为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全市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实现“双翻番”。望奎被新华网评为最具影响力全域旅游目的地。青冈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安达被评为全国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加大商贸企业培育,推动“总部经济”企业入统,限上企业达到243户。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建设有序起步。兰西哈达物流园项目进展顺利。绥大高速通过验收,哈绥高铁项目顺利推进。在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考核中,安达位列全省第一,青冈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四)高质量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深入企业开展新一轮包联对接,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2万户,总数达33.5万户。入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11户、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20户,位列全省第二。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考核中,我市成功晋升A档。在全省率先推出市场主体歇业制度。优化对企金融服务,县级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贷款增速稳步提升。天有为主板上市完成申报,东部节水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大庄园已申请省证监局辅导备案。我市获批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化协同发展先导区。1-11月,出口消费品加工区出口总额位列全省第一位。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7户,对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近1.5倍。
(五)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86个,惠及群众1.97万户。完成了城区标准化地名标志设置,人和西街、康庄路延伸、太平街等道路竣工通车。新建改造一批市政管网,升级改造一批街路胡同、公园广场,清理入地一批架空线缆。婴幼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传染病医院、全民健身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肇东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357个,覆盖率达到63.4。改造农村危房3298户。投资15.7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30公里。青冈被确定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10个村获省级精品村称号。海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中央环保督察年度16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0。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顺利推进。高标准完成肇东、绥棱等5个县(市)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任务。治理侵蚀沟1020条,代表全省通过国家最严水资源管理考核。绿化造林3144公顷,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全面落实。绥棱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六)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大力实施民生振兴计划,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9.1。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城乡低保持续提标扩面。在全省率先开通“民政社会救助”专家坐席。兰西列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工作试点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2。青冈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望奎教育“双减”做法全国推广。成功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全市5家三级公立互联网医院进入试运营。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改扩建了市英烈纪念馆。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青冈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安达化工园区较低安全等级评定排名全省第一。完善四级网格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2.7。以“恒大”项目为重点的“保交楼”工作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完成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与省级平台成功对接。绥化大数据中心一期入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办,我市跻身全国信用状况综合排名百强,创历史最好水平。严格运用“四个体系”推动工作、化解难题,26件民生实事全部高质量完成。坚持“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全国首家农业经济贸易仲裁院。在全省首创“法律明白人”实体平台。压减一般性支出近亿元,市本级政府采购综合节约率19.1,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领域。
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统计审计、公积金、档案史志、地震气象、贸易促进、供销合作、妇女儿童、老龄双拥慈善、扶残助残、防灾减灾、援疆援藏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绥化振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还不够快,“农头大、工尾小”“粮头强、食尾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困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融入区域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城区经济体量、承载功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重、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五是政府系统一些工作人员担当意识、攻坚能力、法治水平有待提升,能力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推进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市委对形势的判断上来,坚定不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定不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定不移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更好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定不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以及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五个必须”重大原则,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按照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优化“四个环境”发展思路,更加坚定“五个争当排头”的努力方向,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篇章贡献绥化力量。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科技、求创新,着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科教、产业振兴计划,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具有绥化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升级。聚焦全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四个经济”赋能传统产业。依托新和成、星湖科技、象屿、龙凤、昊天等一批行业龙头,重点围绕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进行合理布局。聚焦生物发酵、汽车电子、石化医药等重点产业,编制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完善科技项目储备。深化“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争创国家级玉米生物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壮大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50家。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象屿生化、京粮生物、金达麻业等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自主创新,有研发投入规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以创新推动“绥化制造”。
提升创新平台。推进工程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