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接续的努力下水患得到整治
后人还遍植十里荷塘
将水利工程化作诗意的栖居之地
现代,更在科学技术指导下
成功闯出应对石漠化的“黔西南模式”
让花椒与金银花盖满贫瘠的山崖石缝
让菜心等早熟蔬菜在寒冬点亮餐桌
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安龙县招堤风景区,“招堤”由清代总兵招国遴亲自率兵修建,经历代维护与增建亭阁后,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摄影师@四月初十)
▼
仅占6.8的稀缺的平地资源
是横亘在生存前的第二道难关
先民们叩问群山
用锄头沿着山坡叩出层层梯田
化险为夷,化陡为平
梯田水田中还养殖起鱼类
鱼类捕食害虫,鱼粪又为水稻施肥
“稻鱼共生”系统质朴而高效
当稻穗垂头,鱼也鲜活肥美
(早在汉代,黔西南先民便已会使用“稻鱼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摄影师@发条陈,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苦心浇灌最终换来满溢的馥郁稻香
稻米成为饮食中的主角
与各种食材碰撞出千滋百味
五色糯米饭清新扑鼻
搭配其它佳肴组成“八大碗”盛宴
饵块粑与沙糕松软可口
“三碗粉”爽滑细腻
(安龙剪粉、兴仁牛肉粉、兴义羊肉粉)
鸡肉汤圆咸香独特
(请滑动查看,黔西南美食,依次为布依族八大碗、五色糯米饭、糍粑,摄影师@发条陈,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丰收的欢愉与生活的美好
都值得被铭记
于是在每一个农作关键时间点
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三月三”
春来播种,祈求新年好收成
“六月六”
水稻扬花,适时驱虫
“八月八”
稻熟收割,庆祝谷仓充盈的胜利
今年的欢腾被唱进高飞的歌声
来年的希冀被编入旋转的舞步
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46个民族
守护共同的祈愿
(请滑动查看,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与艺术形式,依次为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舞草龙”、苗族“高山流水”敬酒仪式、彝族火把节上的东方踢踏舞“阿妹戚托”,摄影师@陈中&李贵云&尹刚,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时光流转,黔西南先民们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水秘境
曾经西南夷诸国中最强大的夜郎国
就在此留下辉煌的背影
(精美的夜郎时期文物,于安龙县出土,摄影师@发条陈,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环绕的山海峰林
让这方天地独享世外桃源的静谧
却也让它困于群山之中
但生命注定不甘被山峦束缚
山里与山外,都在寻找沟通的途径
两条环抱的江河
是天生的通途
早在汉代人们便可沟通中原
甚至远航东南亚
经商交往,互通有无
(黔西南出土的东汉时期文物,有着与中原、西域等其它地域文化交流的特征,摄影师@发条陈&胡云江,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更不辞艰险,劈山凿路
即使是只能狭窄通人的的“五尺道”
也被无数行人踏出深深的足迹
经年累月的探索下,条条山路逐渐明晰
直至南宋与云南大理国的
战马交易日渐频繁
黔西南成了必经中转站
是为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的重要部分
(黔西南州兴义市与云南曲靖市边界上的永康桥,相传此地曾为茶马古道,现状桥梁由近代兴义望族刘氏家族出资修建,摄影师@胡云江,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明朝时期
中央政府大力开发西南“边境”
大批军民也随之进入黔西南
甚至南明朝廷
也循着山路
到此依山筑城,藉天险自固
在群山间延续了数年国祚
(请滑动查看,仿照南明皇宫建造的安龙博物馆,明朝首都北京沦陷后,留存在南方的明朝势力成立“南明”政权,曾到今安龙县境内定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星辰灰/图虫创意)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地处今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南
人潮往来,熙熙攘攘
时至清末
这里已成为贵州移民最多的地方
外来人口一度超越了土著
外来的商贾与流官中不乏有识之士
有的重视教育,有的智勇双全
他们身体力行,也带动着后人
激荡起黔西南热血的的近代风云
知府张锳
为学子添灯加油
一句“问几辈能挽河山”掷地有声
在无数青年心中播撒下报国明志的种子
也深深影响着幼子张之洞
驱使他一生奔走在救亡之路上
最终炼就大名鼎鼎的晚清重臣
(招堤半山亭,由张锳主持修建,亭阁落成之时,年方11岁的张之洞即兴作《半山亭记》,文采斐然、艳惊四座,摄影师@胡云江)
▼
刘氏家族崛起
成为贵州军阀中的代表性力量
助力“再造共和”
一座占地面积巨大的屯堡庄园
凝固住昔日的铁血峥嵘
(刘氏庄园,又称“永康堡”,摄影师@胡云江)
▼
他们重振的笔山书院
走出大批优秀校友
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
黔军总司令王文华
……
卫国护国,为民请命
(笔山书院旧址,摄影师@魏浩然)
▼
看似坚不可摧的地理阻隔
在世代的努力中被一点点打破
蜿蜒纵横的古道
直到抗战时期仍在发挥奇效
蜿蜒的二十四拐
帮助各国援华物资经此运往前线
是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
(晴隆二十四道拐,摄影师@陈国曦)
▼
虽然偏居世人眼中地理的“边缘”
但黔西南却不是历史的配角
这片土地蕴含的古老生命力如今再次爆发
奋起直追,蜕变成现代建设的热土
自古的“滇黔锁钥”
如今仍肩负着三省通衢的重任
沪昆高铁、南昆铁路等陆路交通穿境而过
万峰林国际机场迎接空中八方来客
这里还是贵州迈向海洋的关键一步
即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
(望谟港,是贵州水运出海通道,摄影师@尹刚)
▼
自古奔腾的水流
如今化作充沛的电力,马不停蹄地送往各地
它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至名归的“西电东送”主力军
(请横屏观看,万峰湖,是因建造天生桥水电站而修建的人工湖,摄影师@张霆)
▼
自古深埋地下的42种矿藏
如今得到大力开发
这里是贵州最“金光璀璨”的地方
珍藏着全省十分之九的金矿
(黔西南的金矿储备在全国中亦属前列,被誉为“中国金州”,图为黔西南的各类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贵州省的占有比例,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自古壮丽的自然景观
也化作探索生命活力与极限的景区
这里是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举办地
越来越多的户外赛事开启
漂流、攀岩、马拉松、越野、桨板……
释放生命内在的无限力量
(请滑动查看,在黔西南进行的各类户外活动,依次为路跑、越野、滑翔、桨板、漂流、探洞,摄影师@刘朝富&胡云江&潘小潘)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数亿年前
沧海惊涛拍岸的奇景
已凝固成遗迹
但水中汹涌的生命力
却一如既往地流动在山海生灵间
回荡在人间热土上
这是一块永远激荡的土地
澎湃着永远充沛的生命力
(请横屏观看,唤醒春天的万峰林,摄影师@陆晨Luis)
▼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元元
图片:田轩昂设计:翘嘴糍粑地图:陈景逸
审校:王逻辑&刘雪菁&俊
头图、封面摄影师:焦潇翔&陆晨Luis
联合出品
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注:
文中的“黔西南”均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文章来源于:http://www.wmaa.cn 城市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