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方面是抓隐患排查。我们制定了“三查”制度,也就是极端天气前查预防、极端天气中查隐患、极端天气后查灾情,我们还坚持常态化组织对全市3295处地灾隐患点、1322个山洪危险区、病险水库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特别是对强降水落区雨后开展再排查,确保第一时间精准发现问题,整改隐患。
第三个方面是抓避险转移。全市建立了一支5.4万人的“一长四员”基层防灾救灾体系,“一长”就是村民小组长,“四员”分别是地震灾害响应员、防汛抗旱应急员、洪涝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村(组)以5-10户为网格单元,确保紧急情况及时坚决果断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打通我们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们全市的防汛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其中,彝良县“5·25”避险转移、镇雄县木卓镇新桥村防汛工作、镇雄县牛场镇“7·05”崩塌成功避让、水富市太平镇“7·25”滑坡成功避让4个典型案例被全省通报表扬、推广。
我就向媒体朋友作这些介绍。
谢谢!
宗霞:
谢谢谭德勇先生。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1262”预警叫应机制为我们的幸福家园筑起了坚强的安全通道。
由于时间关系,现在提今天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网记者:
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一环。请问,昭通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有哪些举措?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苏永忠书记给大家作一个。
苏永忠:
谢谢媒体的提问。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去落实。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我们立足昭通实际,聚焦基层干得了、办得成、管得好的事,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 5”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就是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两个体系”,“5”就是扎实抓好脱贫巩固、乡村建设、命案防控、“一老一小”“防灾减灾”五项重点工作”。
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上,我们着力加强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基层治理专干“三支队伍”建设管理,强化关心关爱、考核激励、择优招考,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更有奔头、更有希望。特别是在用好全省统一招聘的960名基层治理专干的基础上,我们按照1:1的配比再招聘960名,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薄弱村社区有2名基层治理专干,并且每年按照20左右的比例评优,对连续两年考评为“优秀”的,按照20的比例择优招录为事业人员。
在建强基层治理体系上,我们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突出实用、管用,按照“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网格、10户左右为微网格,城市以小区或楼栋为基础网格、以楼栋或楼层为微网格”的原则,科学设置基层治理网格10.3万个,精准选配网格员10.3万名,确保群众的事有人办、话有人听、忙有人帮。
在抓实“五项重点工作”上,我们依托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两个体系”,坚持“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控全覆盖”的原则,健全落实”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把群众收入和劳动力返乡情况监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老一小”关爱保护、防灾避险叫应到户到人等工作一项一项落实到网格,把每件民生实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
宗霞:
谢谢苏永忠书记。
昭通,昭示文明,通达四海。
我们感受到昭通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担当,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昭通老百姓踏实的幸福生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昭通,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听,这是《印象里的昭通》。
宗霞:
有请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先生向大家发出昭通的邀请。
苏永忠: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昭通,春天有洒渔烟柳的休闲,夏天是避暑的好胜地,秋天有半城苹果满城香,冬天有高原精灵黑颈鹤。昭通,更是一年四季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欢迎大家,欢迎全国的朋友们来昭通,来感受昭通印象,来体验乌蒙幸福,来在“在云南样样好”的幸福生活。
谢谢!
宗霞:
谢谢苏永忠书记发出“昭通的邀请”。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的短暂,除了现场几位发布人充满着感情和热爱的介绍外,我们这几天探访了乌蒙大地的一线,探访了昭通“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看到了巧家“高峡出平湖”的宜居画卷,也品尝了昭通苹果的甜、脆、爽,探访了新时代的阳光社区、医院和学校,感受到了昭通经济、民生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也体味了老百姓实实在在“样样好”的幸福生活。我们坚信昭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