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城市网 > 昭通城市 > 正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5/7/28 8:05:03 点击:
了“千百县工程”,9家县级综合医院达国家推荐标准。6个县建成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达91,可以说昭通群众就近就地看病已经比较方便快捷。

第三是做强基层。我们狠抓基层,所有村卫生室建设全达标,乡镇中医馆全覆盖,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了国家的推荐标准,这些条件的改善让昭通90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看病就医。

很高兴告诉大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全面提升市、县、乡、村服务能力,基本实现群众有医院看病、医院有医生看病、医生有能力看病,群众放心、安心、舒心“好看病、看好病”。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杨斌先生的。

“好看病,看好病”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我们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在昭通,怎么看好病,大家现在看到我们背后的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就是昭通老百姓幸福生活最大的底气。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教育问题广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请问昭通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可给大家?谢谢。

宗霞:

有请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周世碧先生作。

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周世碧答记者问

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周世碧:

感谢记者朋友对昭通教育的关心关注,围绕昭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聚焦补短板、提质量、强兜底3个方面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是通过加大投入来补齐学位短板。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全市投入教育经费达118亿元,其中用了近50亿元用于校舍新建、改扩建、全市新增学位7.2万个,基本补齐各阶段学位缺口,实现了“都能在家门口上学”的目标。

二是通过加大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昭通具体实际,我们“一盘棋”推开了4项重点改革:持续引进市外优质学校到昭通合作办学,构建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链条合作办学格局;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撤销乡镇中心校142个,有效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创新组建高中“三大教研联盟”,实现高中分片区组织教研;探索开展职业教育市县一体化办学,破解县级职中发展困境。通过改革,全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今年2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三是通过关心关爱来守护学生成长。重点聚焦留守儿童、“两后生”等人群,采取“一揽子”措施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在假期开放88所学校和288个儿童之家,集中托管了近万名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假期仍然有人教有人管。同时,为严防未成年人过早进入社会,统筹县乡村组和学校五级力量对“两后生”进行摸底排查,全力劝返其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年来累计劝返1.6万人,让初高中毕业生都能继续接受教育。

以上就是我们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的几点做法,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昭通教育的关心!

宗霞:

谢谢周世碧先生。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助力孩子们实现梦想,助力昭通经济腾飞。这是对老百姓幸福生活最好的体现。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政协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政协报记者:

说起暑期托管,我们留意到昭通今年在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方面有很多创新,请问李然同学,你是如何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有些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谢谢。

宗霞:

有请留守儿童暑期集中公益托管服务优秀代表,昆明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李然同学和大家作。

留守儿童暑期集中公益托管服务优秀代表,昆明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然答记者问

留守儿童暑期集中公益托管服务优秀代表,昆明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然:

大家好!我叫李然,是昆明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个暑假通过团委的“返家乡”大学生志愿招募参与了昭通市暑期青少年儿童公益集中托管志愿服务活动。

我服务的地点是在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这是个集中安置点的学校,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我们这个集中托管班有123名同学,由19名志愿者负责,每天有6-7小时都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看电影、做作业……30天的朝夕相处,小朋友们从一开始的躲闪、怕和我们说话,到后来大家放学都不想回家,就想在学校和我们在一起。

比如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个小男生,他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因为奶奶不识字,根本管不了他的学习。在托管班,我发现他很多拼音都不会,字也写得像毛毛虫,我就每天活动结束后,都把他留下来练习拼音和写字。他开始的时候十分不乐意,直到坚持一段时间后,其他同学发现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一片夸奖声让他红了眼睛,放学后悄悄给了我一颗棒棒糖,和我拉勾约定寒假还继续来。亲身感受这样的转变,亲身体会这期间不经意的感动,让我觉得意义非凡。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动员我身边更多的同学共同参与到这项志愿活动中,共同传递爱和希望。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然同学的。

特别感谢她带给孩子们的陪伴和幸福。暑期托管,小措施解决了大问题。让孩子们开心,让家长放心,幸福生活比蜜甜。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我想请胡勇总经理一下您回乡创业的心路历程和当下的发展情况?谢谢。

宗霞:

有请返乡创业人员优秀代表、云南博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勇先生作。

返乡创业人员优秀代表、云南博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勇答记者问

返乡创业人员优秀代表、云南博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勇:

大家好!我是云南博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原来的公司在浙江东阳,年产值8000多万元。我从外出务工到拥有自己的公司,再到今天回到镇雄创业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返乡创业是我作为镇雄人的心愿。尽管我在外发展小有成就,但在外漂泊20余年,我和我的公司里近100号镇雄籍员工一样,盼望有一天能够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这样,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很好地发展,不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

第二,家乡的变化坚定了我回来发展的信心。近几年来,镇雄的变化为我返乡创业带来了机遇,高铁、货运铁路、高速改善了物流条件,镇雄因地制宜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我们公司洽谈邀请,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了我,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回乡发展,还把我弟弟也动员回来成立了他自己的公司。

第三,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东部地区企业普遍感觉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招工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镇雄区位优势好,市场空间巨大,人力资源丰富,新招聘的员工政府前三个月还给予补贴,公司员工孩子就学、上班期间托管等困难,政府都解决得很好,我觉得我选择回来是对的。

目前,我公司已安装了10条现代化生产线,各类设备800余台,有员工200余人,前几天县里组织专场招聘会,又新招了100余人,陆续开始培训上岗,员工平均工资6到7千元,最高的超过1万元。全面投产后,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接下来,我将努力把企业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胡勇先生的。

回乡创业是年轻人的梦想,是我们爱家爱家乡的情怀。近年来,昭通推动“产、城、人”大力发展产业,大家看我手里的苹果,这就是昭通产业发展结下的甜蜜果实。

大家都知道,昭通苹果是昭通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昭通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飞上太空。同时,昭通苹果也是昭通老百姓的致富果,它带给昭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为昭通苹果点赞。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这个问题想提给黄灯书记,您作为社区书记,在社区养老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举措和感受?谢谢。

宗霞:

有请昭通市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灯女士作。

昭通市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灯答记者问

昭通市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灯:

大家好!我是昭通市绥江县福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灯。为了提升社区1248名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我们按照《绥江县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县2023年开始实施的“守护夕阳红”三年行动计划,想方设法谋划了一些举措。大体来讲,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了一个养老服务中心。我们争取县级支持405万元资金,改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娱乐、照料、保健等服务,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服务老人1.2万人次。

二是开办了一个老年幸福食堂。我们争取了32万元资金,采取“政府补一点 集体公司出一点 社会捐一点 老人付一点”的模式开办老年幸福食堂,9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60-89岁老人5元/餐。今年3月开业以来,累计提供就餐服务9300多人次。

三是打造了一个便民服务平台。我们建设为老助老服务站点,实现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全覆盖。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民政协理员主动上门为老年人开展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服务,累计提供“物质 服务”2450余人次。

四是培养了一支邻里互助志愿队伍。我们还成立了老年协会和邻里互助养老志愿队,让老年人和邻里相亲结对帮助高龄、失能老年人。

五是落实了一份养老服务清单。我们按照28项养老服务清单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发放惠老资金424.54万元,惠及了老年人1248人。

六是实施了一批适老化改造。我们实施了93户为老年人改造坐便器、购置护理床、沐浴椅、智能手环等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全更便利。

宗霞:

谢谢黄灯书记。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每一位老人都有家的归属感,都能过上幸福甜蜜的晚年生活。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云南省在防汛救灾中推出了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这一创新举措,昭通作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如何通过机制有效运行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谢谢。

宗霞:

有请昭通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谭德勇先生跟大家作。

昭通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谭德勇答记者问

昭通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谭德勇: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入汛以来,我们认真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防汛工作总体平稳有力有序,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落实。

第一个方面是抓预警调度。我们整合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专业力量,密切监测雨情汛情,累计发布“1262”精细化预报专题服务542期、其他预警2207期,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5次。利用应急广播、电话、微信等方式,第一时间预警到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普洱江城:城市更新提质增效宜居宜业魅力彰显
最新图文
普洱江城:城市更新提质增效宜居宜业魅力彰显
福建宁德:民生为本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十年对口河源共建项目逾千个和美乡村红胜火万绿湖水绿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