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城市网 > 宁夏城市 > 正文

石嘴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0日王伟)

2024/12/25 8:37:09 点击:
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功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大力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惠民富市,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开创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聚焦产业转型,着力提升发展质效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施新型工业提速扩能工程。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增创“六新”产业发展新优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开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加快产业重组、产品迭代、设备更新,推进乾洋新材料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升电石化工、多元合金等产业的制备技术水平,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开展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行动,推动海力电子高性能电极箔等35个项目投产见效,打造1个百亿级企业集团,培育5个50亿级龙头企业集团、20个10亿级高成长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9.5。开展数智化赋能行动,推动100家规上企业开展智能改造、两化融合、企业上云诊断服务,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0个。开展强链壮链行动,聚焦光伏、稀有金属材料等“8条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中枢作用,加快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锂电池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动“六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开展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农业10万亩。开展畜牧业稳规提质行动,加快润丰源牧业等项目建设,提升肉牛肉羊精深加工水平,推动畜牧业协同发展。开展种植业扩面增量行动,加快海燕村千亩设施大棚等项目建设,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00亩以上,培育“石嘴山香菇”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渔业绿色高效发展行动,建设星海镇盐碱地高效渔业科技示范项目,设施渔业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坚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做大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推动“六优”产业增容扩量,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开展现代物流集聚发展行动,实施进口矿产加工配送物流园等项目,稳步扩大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规模,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开展文化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加快5A级景区创建,提升星海湖、华夏奇石山等景区景点品质,支持大武口区打造工业旅游核心区,惠农区打造黄河文化彰显区,平罗县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会展博览、研发设计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实施产业园区提升优化工程。优化园区布局,严格产业准入,加快推进园区集约集聚发展。开展园区基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经开区第二中水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低成本园区。开展园区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推行产业“标准地”出让,依法依规清理腾退低效闲置土地,建立以税收贡献、单位能耗、水资源利用等为主要指标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加快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园区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建设智慧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困难问题收集办理,全面推进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多元化办事机制,切实提高办事服务效率。

(二)聚力聚焦扩大内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蓄动能、增后劲。

狠抓项目扩投资。坚持大抓高质量项目,全年谋划实施重大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年度完成投资23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冠能高分子材料等156个重大产业项目,协同推进烽燧750千伏输变电等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等53个社会民生项目建设。紧盯新增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大政策支持领域和方向,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努力在招大引强、招精引新上实现新突破,争取各类资金增长10以上。

扩容提质促消费。实施消费引领扩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扎实开展“惠聚石嘴山”促消费系列活动,扩大大窑饮品等品牌效应,培育限上企业(个体)30家以上。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办好贺兰山汽车越野文化嘉年华、音乐节等活动,加快特色街区和核心商圈提升改造,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沉浸式夜间经济集聚区和乡村特色集市示范点,着力塑品牌、聚人气、增活力。

激发活力稳主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各项措施,推动国企民企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助企包抓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深入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力度,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扎实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聚力聚焦创新驱动,加快转换发展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化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施100个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锂电池、特种合金、制种等行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行重大研发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44件以上,R&D投入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积极推动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引导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在上海等地建立“飞地”研发中心,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作用,年度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优质普通高中录取指标到校率达到70。深化拓展与区内外知名校企合作,创建自治区级优质教育集团3个。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实施教育数字化行动,打造“优学石嘴山”教育品牌。组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加快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建设,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开展教育“三名”培养计划,培育市级骨干教师110名。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青少年法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发展“个十百千万行动”,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名,推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优化宁夏理工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医教研深度融合,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建设人才小高地、专家服务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500名以上。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健全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四)聚力聚焦安全发展,坚决守牢底线红线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和应急体系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聚焦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四大专项行动”,坚决抓好常态化“四防”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大力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加快贺兰山东麓石嘴山段防洪体系建设,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水旱灾害、极端天气等应对能力。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按时限、保质量完成政府化债计划。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稳妥处置重点企业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强守稳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确保煤电油气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社会综合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化“法律明白人”精准培养工程,建成宁夏法治文化警示教育基地,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密防范、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蝉联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不断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五)聚力聚焦生态保护,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石嘴山。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贺兰山东麓荒漠化治理、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推深做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平原灌区绿网绿廊绿道建设,完成营造林5.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3万亩,持续巩固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推进典农河下段(第三排水沟)整治等项目建设,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黄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保持Ⅱ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危废、医废全过程监管,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攻坚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电石、铁合金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快煤层气清洁利用,推进“绿电园区”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光伏 生态修复”立体开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36。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增强全民节约、环保、生态意识,让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六)聚力聚焦品质提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配置,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抓好4个“中心村”、6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民合作示范社10家、三星级以上家庭农场10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没有任何图片资讯
最新图文
抚州:从“不起眼的存在”到“了不起的未来”
在赛与城的双向奔赴中赢未来
这个冬天,收拾行囊来云南德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