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4-07
从这里,重新认识贵州!
新京报作者谁谁
文明杂志
2025-04-0714:52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订阅
这里是
超典型的贵州
贵州“地无三尺平”的汹涌山海
在这里极致呈现
世界最大锥状峰林磅礴千里
就连阅尽山河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也要惊呼“西南奇胜”
(请横屏观看,“世界最大锥状峰林”兴义万峰林,摄影师@张霆)
▼
山海之间
贵州飞架起一座座高桥震惊世界
如今,这里的花江峡谷大桥
又要刷新这一纪录
即将成为在桥梁高度与山区跨度上双重制霸的
“横竖世界第一”
(请横屏观看,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桥梁距水面高度达到“世界第一高”,主桥跨径堪称“山区最大跨”,摄影师@张晋铭,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这里也是
非典型的贵州
“天无三日晴”的贵州
在这里终于有机会放晴
阵阵降水之后
每年仍有多达2/3的日子阳光明媚
温润宜人,春日永驻
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四季康养之都”
(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由中国气象协会在2019年授予。图为兴义万峰林油菜花海,是全国较早盛开的油菜花海,摄影师@陈中)
▼
贵州黔西南
这里刷新着人们印象中的贵州
它涌动着遍野群山
沸腾着万物生机
席卷着人潮热浪
它是一处澎湃着生命力浪潮的海洋
而最初
这里真的掀起过巨浪
01
沧海翻涌
在距今两亿多年前
黔西南还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而这片海域
是贵州最晚抬升为陆地的地方
沧海翻涌的热浪
点燃了海生动物生命的大爆发
海面上
“兴义飞鱼”张开翅膀
成功踏出鱼类在海面滑翔的第一步
浅海里
“胡氏贵州龙”划开温暖的碧波
深水中
海百合舒展身段,游曳自如
(请滑动查看,兴义动物群化石,依次为胡氏贵州龙、亚洲鳞齿鱼与海百合,摄影师@胡云江&温谦谦&张晋铭,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潮起潮落,生命循环
海洋生物的钙质残骸长时间地累积
与其它碳酸盐类物质一起
固结成厚厚的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地层
形成贵州乃至世界上
最宏伟壮丽的沉积地质遗迹带
(请横屏滑动查看,黔宝三叠纪博物馆内景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原位馆外景,摄影师@黄驿伦&胡云江)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陆地带着碳酸盐岩沉积层不断抬升
黔西南终于露出海面
成为云贵高原的一部分
(黔西南位置及地形示意,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磅礴的乌蒙山余脉
从西北入境
在黔西南绵延出山外山
莲花山镇守最北端
将即将流过的大河一分为二
白龙山海拔2207.2米
构成境内最高点,伸手可接天日
龙头大山壁立千仞
昂首眺望了万年
(请横屏观看,阳光下的龙头大山,摄影师@极行远方的易川)
▼
地表海洋虽已退去
但在强劲的季风吹拂下
水汽从空中再度入场
雨水冲刷溶解着
这片异常深厚广阔的碳酸盐岩层
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
来到黔西南
可一次看遍喀斯特典型景观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示意,制图@刘志鹏&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地表之上
雨水顺着岩石裂隙向下溶蚀
形成万千高耸的石柱森林
泥凼[dàng]石林
“中国八大模式石林”之一
千姿百态,启发无尽的想象
步移景异,有如梦幻的迷宫
(泥凼石林,摄影师@胡云江)
▼
雨水还汇聚成发达水网
在大地奔流溶蚀
造就比石林更庞大广阔的峰林
山峰有的呈锥状
顶部浑圆,铺陈无边无际
云来雾起便是水墨画卷
(“世界最大锥状峰林”兴义万峰林,摄影师@陆晨Luis)
▼
有的宛如双乳
以大地灵秀哺育万千儿女
温柔而慈爱
有的则如金字塔
陡峭宏伟,守卫城市的天际
庄严又神秘
(请滑动查看,贞丰县双乳峰与安龙县“金字塔”山,摄影师@张德厚&金蛋的旅程)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地表之下
水流也在持续冲刷掏空碳酸盐岩层
一条条深不可测的溶洞出现
若洞内岩石坍塌崩落
便形成豁然开朗的洞厅
安龙笃山溶洞内
三十余个溶洞曲折相连
洞厅面积最大可达八万平方米
能轻松容纳11座标准足球场
俨然一座地下宫殿
(安龙县笃山溶洞群的主洞犀牛洞,摄影师@周元杰)
▼
溶洞顶部持续坍塌
峡谷突现
奔腾的地下河流重见天日
马岭河大峡谷
最低处深达400米
足可装下130层的摩天大楼
最窄处则仅50米
向上仰望,只见一线天空
众多支流赶来
在此化身上百条瀑布欢呼跃入
坐船穿行其间
只听见瀑布水声远远近近、立体交响
有如万马奔腾
(请横屏观看,马岭河大峡谷,两侧崖壁上垂挂着数条瀑布,摄影师@水冬青)
▼
地表上下,水流不断汇集
南盘江、北盘江
两条大河环抱起黔西南
再交汇形成红水河
最终注入珠江,奔赴大海
(请横屏观看,宽阔的南盘江水系,摄影师@梁杰)
▼
水质干净清新
地表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
河湖中涌动着亿年前的活力
(万峰湖,素有“垂钓天堂”之称,图为万峰湖中的吉隆堡,摄影师@李文博)
▼
时过境迁
曾经的碧波巨浪
最终幻化凝固成如今翻涌的山海
海洋的谢幕
并不意味着生命力的终结
在这片新的山海之中
另一场生命正在沸腾
02
山海沸腾
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
在西南大地不断攀升的山海间驻足
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对峙
形成云贵准静止锋
锋面不断摆动
冷暖空气交替影响着黔西南
当处于暖气团控制下,这里便阳光普照
而当冷气团变得强势,这里又迎来降雨
冷暖空气的不断较量下
黔西南几乎同时拥有
贵州最多的日照与雨水
四季温暖而湿润
(黔西南气候条件,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这份独特的温润
唤醒中国每年最早的生机
元月寒冬
万物尚处于休眠之时
中国最早的春茶采摘已在黔西南州拉开序幕
一件件春茶快递化身一封封早春信笺
清香唤醒远方尚在冬眠的味蕾
这是一种至少延续了164万年的古茶
1980年,世界上第一枚“四球茶”茶籽化石的出土
有力证实了它的源远流长
而目前黔西南州还生长着十二万株百年茶树
饱满的阳光让茶沉淀下充足的茶多酚
口感鲜爽甘甜,回韵悠长
(黔西南茶园中正在进行春茶采摘,普安四球茶与普安红茶已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摄影师@李贵云)
▼
这份独特的温润
给生命以钢铁般顽强的意志
和最能冲破禁锢的勇气
美丽而纤弱的濒危兰科植物
兜兰
在这里的岩缝中也能扎下根
用海绵状的根系奋力汲取水分与营养
世界5/8的兜兰原种在此昂扬
黔西南成了国内外保育兜兰属物种最多
且人工繁育规模最大的地方
(兜兰花开,摄影师@胡云江,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这份独特的温润
更赋予生命治愈生命的力量
近两千种药草遍野生长
“贵州省中草药药源宝库”
名不虚传
(黔西南主要中药材特产,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薏仁
在黔西南大地上春风吹又生
蓬勃出全国甚至东南亚
最大的薏仁米加工及交易中心
(兴仁薏仁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摄影师@极行远方的易川)
▼
石斛
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成熟时遍野金黄
黔西南自古盛产野生石斛18种以上
因此自古享有“黄草坝”美名
如今更是全国最大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之一
(生长中的铁皮石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这份独特的温润
也让生命跃动
水中九十余种鱼类遨游
其中,兴义翘嘴鱼
生长快速,擅长迅猛出击
常常跃出水面
身姿矫健,肉质紧实
(清蒸翘嘴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翘嘴糍粑/星球研究所)
▼
喀斯特岩洞与石缝间
黑叶猴
以家族为单位群居
“怒发冲冠”,四肢纤长
即使在嶙峋崖壁也能如履平地
(黑叶猴母子,摄影师@何雄周)
▼
草木林间
共4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穿梭游戏
构成生意盎然的风景
(请滑动查看,在黔西南境内生存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依次为中华秋沙鸭、海南鳽、黑颈长尾雉,摄影师@冯江&娄方洲&徐永春)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活力四射的万物
沸腾了寂静的山海峰林
但还要等到人类踏入其间
才能激荡起更壮阔的波澜
03
人潮澎湃
这片万物沸腾的山海原野
其实隐藏着对人类的无尽挑战
但黔西南先民凭借顽强的意志
在此与天地较量,挥洒生命的汗水
通过一次次摸索,打造火热的土地
而且这场改造壮举
从古至今,从未停歇
(万峰林山水田园,摄影师@焦潇翔)
▼
频繁交替的水旱与石漠化危机
是生存的第一重挑战
从一条条汉代土堤
到清初三百余米的石堤“招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