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2-02
高质量发展看内蒙古|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赤峰势不可当
2024-02-0219:51:22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2023年10月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支持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内蒙古两会期间,央广网内蒙古频道特推出《高质量发展看内蒙古》系列报道,聚焦十二个盟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集中呈现各地立足实际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央广网呼和浩特2月2日消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要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产业、文旅、品牌、人才等优势,树立‘二次创业’的雄心和打好‘翻身仗’的壮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铆足干劲、奋起直追、重塑辉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1月31日在赤峰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为赤峰市的高质量发展定位导航。
过去的一年,赤峰市作为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打造赤峰、通辽‘双子星座’,支持赤峰、通辽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部署,加快融入东北振兴和全国发展大局,以其优势带动蒙东地区快速发展,一个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跃然而出。
航拍赤峰市穿行而过的高铁(央广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大任务’是党和国家为内蒙古确立的战略定位,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2024年内蒙古两会期间,内蒙古人大代表,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天猛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赤峰市将聚焦办好“两件大事”,锚定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狠抓项目建设,突出产业发展,注重城乡统筹,持续改革开放,切实改善民生,确保安全稳定,加快赤峰赶超晋位、跨越崛起步伐,在推进赤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位于赤峰市的中色锌业生产厂区(央广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内蒙古经济发展板块上,赤峰一直举足轻重。赤峰处于蒙冀辽三省区接壤处,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赤峰市和通辽市两地经济总量占据蒙东的54%,贡献了半壁江山。
面对自治区提出的打造“双子星座”的部署,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栾天猛市长从五个方面聚焦赤峰市2024年的工作内容。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的稻田(央广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集中力量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确保到2030年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聚焦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祖国“北大门”、守好首都“护城河”。
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渣选矿车间(央广网发呼格摄)
——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历史性风口,以矿业经济为底盘,以新能源为动力引擎,推动新能源与绿色高载能产业耦合发展,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以上,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持续做好增储上产、资源整合和勘查勘探,特别是加快开发利用好世界级维拉斯托锂矿资源,力争到2025年全市矿山年采选能力达到8000万吨,矿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赤峰市敖汉旗三十二连山杂粮基地(央广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地、水、种和粮、肉、奶”六个重点,持续在稳产保供、做优产业、培树品牌上集中发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0亿斤以上,到2025年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突破780万吨和240万吨,助力内蒙古建设“粮仓”“肉库”“奶罐”“菜篮子”。
赤峰金融物流港(央广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充分发挥“近海”“向北”优势,深化与满洲里边腹互动,全面拓展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亚、东亚等地区的贸易双向合作,扩大农畜产品、服装鞋帽、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品出口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元。
王莉霞主席在内蒙古两会期间参加赤峰市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赤峰市要充分发挥东北全面振兴、国务院支持意见、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叠加效应,推动利好政策落地为发展优势。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设施农业,做实“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航拍赤峰市高速公路(央广网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赤峰市,正以昂扬开放的姿态迎接历史机遇。祖国北疆的大地上,一座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建设管理更有品质、文化建设更有内涵、公共服务更有温度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逐步变为现实。
策划:朱日岭
监制:田凤元
记者:李春雪刘欣荣
摄制:魏全民刘晓祺(见习记者)
鸣谢:赤峰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