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创新成果。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立项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7个以上。深度参与“汇智龙江”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推动信维源化工与东北石油大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产学研用”合作域内企业达到60家。
优化创新生态。实施政策惠企行动,打造“政策包”,实现科技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实施“访百家、进百企”科技赋能行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行动,开展靶向服务。努力催生新科技、转化新成果、孵化新产业、培育新业态。
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兴绥战略。瞄准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针对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优化“人才兴绥20条”。开展“市县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域外人才家乡行”系列引才活动,精准引进急需人才,增强人才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契合度。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强化人才激励,推荐选树“龙江工匠”,定期评选“绥化英才”“绥化工匠”。优化人才服务,着力解决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就学、职称评审等难题,让更多人才向往绥化、扎根绥化、圆梦绥化。
(二)抓招商、上项目,着力在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上实现更大突破。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建强项目承接载体,放大项目牵动效应,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效攀升。
坚定不移攻招商。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四季攻坚”。围绕“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创新“图谱 家谱 清单”精准招商模式,食品加工产业紧盯盼盼、三只松鼠等品牌,主攻“两头两尾”招商;生物发酵产业重点探索“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大力引进生物技术项目;精细化工产业重点谋划乙烯、丙烯、芳烃、碳四4条产业链下游精细化学品项目和生物化工产业链拓展招商;电子装备产业重点围绕天有为汽车仪表光学偏光片、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开展招商;其他重点产业围绕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让企业接踵而来、项目接二连三、资金持续涌入,实现招商引资质量效率双提升。全年新签约项目合同资金突破600亿元,开工落地率50以上。
坚定不移上项目。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希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定期排名“晾晒”。紧盯国家和省重大规划和各类资金支持领域,谋划项目储备;紧盯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推动签约项目由协议向合同转化、由合同向开工建设转化、由在建向竣工投产转化。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前期手续办理,落实“领导包保 专班 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推行“专区 专班 专员”服务模式,让每一个项目都得到最优最快的要素资源配置。谋划储备重点项目8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400亿元以上。
坚定不移强载体。强化园区基础,完善配套服务。加快推进中国(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安达化工园区、兰西榆林食品工业园区、北林高新区、市经开区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深入实施闲置撂荒企业盘活行动,推进停产企业嫁接重组、搁浅项目腾笼换鸟、长期“撂荒”项目依规退出。
坚定不移育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数字车间、数字化标杆、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新建5G基站300座以上,接入工业互联网企业达到1500户,企业上云达到2500户,数字化车间达到33个。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全年完成技术改造项目75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
(三)增质效、固根本,着力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上实现更大突破。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统筹发展“四个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五化”步伐,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绥化样板。
大力提升粮食产能。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落实全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严格实施“田长制”“林长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黑土地,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系统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持续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1600万亩以上。协同落实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措施,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35亿斤以上。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农垦等合作,加大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新品种研育繁推力度,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加快大基地、大企业建设。创建国家级科技农业园区。争创全国智慧农业引领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8。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实现种植业绿色生产方式全覆盖。秸秆还田率达到6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5。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绿色生产基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205万亩以上。
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行动、大田作物种植标准化提升行动,推广“电子合格证 追溯码”模式,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深化垦地合作,力争合作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进全省土地托管服务整市试点建设,打造全省托管服务新样板。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700万亩以上,全程托管面积1000万亩。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坚持以品牌农业闯市场,讲好“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绥化农产品品牌故事,加强与世界品牌实验室、省“黑土优品”品牌战略促进会合作,持续开展“鲜食玉米节”“绿色水稻文化节”“绥化好粮油”“五谷杂粮下江南”等活动,举办“国际稻香米品牌大会”,提升绥化鲜食玉米、庆安大米、北林香米、海伦大豆、肇东小米、安达奶酪、兰西筋饼等品牌影响力。推广特色专品定制、大宗集团定制、网络定制、“我在绥化有亩黑土地”等模式,定制农业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坚持“稳生猪、扩牛羊”,支持“龙头企业 养殖基地”一体化发展,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生猪出栏61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60万头以上,肉羊出栏147万只以上,禽出栏5300万只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到600家以上。推动渔业振兴,构建肇东水产苗种产业带,探索建设冷水鱼繁育基地,水产品产量、种苗繁育保持全省第一。大力发展蘑菇、木耳、中药材等森林食品和道地药材,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创建兰西百亿级国家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6万亩以上。
(四)扩内需、促消费,着力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更大突破。持续扩大内需,深化优质供给,打造更多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千方百计促进消费提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做好政府消费券发放,扩大餐饮业、房地产消费升级。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等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增强消费体验,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高水平建设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域,打造消费集聚区,搞活城市夜经济,新增限上企业20户以上。
全面助推平台经济发展。实施直播电商助企行动,打造区域直播电商共享示范基地,加快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步伐。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对接会、选品会,帮助企业签订单、推产品、增效益。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和“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让“土山货”变身“香饽饽”。全市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实施《中国(绥化)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及东部核心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绥化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物流类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5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加强文化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特色商品纪念品进景区,以创意设计产业促进文旅融合。抢抓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的有利契机,推动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产业全链条发展,争取更多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和省级精品线路。加快绥化文旅乐园、千鹤岛旅游风景区建设和松花江北岸旅游综合开发,推进拉哈山国防主题公园项目。举办系列文旅节庆活动,让来绥游客更好地感受绥化风景、绥化味道、绥化自信。
(五)激活力、拓空间,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扎实有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安达、兰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抓好上市企业后备库提质扩面,推动天有为登陆上交所主板。加快质量强市建设。
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落实中央“31条”、省“45条”和市“50条”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搭建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和问题解决渠道。开展清理整治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驰而不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一体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持续打造“12345”热线接诉即办、高效联动“总客服”智能化平台升级版。严厉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
聚焦聚力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俄投资和贸易规模,融入全省“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经贸格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化协同发展先导区、哈达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建设。组织企业参加消博会、进博会等展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深化与湛江对口合作。充分发挥新开通中欧班列作用,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六)优功能、提品质,着力在打造美丽宜居环境上实现更大突破。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超前思维抓规划、超常标准抓建设、超强力度抓管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幸福。
全面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哈大齐绥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与哈尔滨协同发展合作进程,促进《绥化市与大庆市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取得成效。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启动西部新区城市设计。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坚持高水平规划,以“建设新区、更新老区,新老城区协调发展”为原则,全力打造“功能分区明确、产业特色鲜明、基础配套完善、公园绿地相嵌、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坚持高质量建设,加力推进绥化民用机场、哈绥高铁、绥巴路公铁立交桥、西三路等项目,绥大高速实现通车。加快国省干线建设,升级改造出城口公路,新改扩建一批城市道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44个,改造建设燃气老化管网8公里、供热老旧管网49公里、污水管网150公里。开通中俄天然气管道绥化支线。加快公园广场绿地新建改造提升步伐。以景区标准加强城市“三乱”和公共空间治理,规范停车行为,提高公共交通设施配备和运营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有感知有温度的城市。
全面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改造农村危房1515户。实施农村公路“三年决战”,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每个县(市、区)创建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全面壮大县